盱眙龙虾红火背后的“电力密码”

发布日期: 2024-08-22 信息来源: 内网

夏日炎炎,张牙舞爪的小龙虾成了餐桌“顶流”。每当夜幕降临,盱眙县龙虾美食文化街区——尅街便开始热闹起来,五彩斑斓的龙虾霓虹灯渐次亮起,慕名而来的吃客成群结队,循着鲜香分散在沿街数十家商铺前。

盱眙县素有“中国龙虾之都”的美称。近年来,该县以龙虾产业为引领,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将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做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盱眙公司紧跟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电网结构,推动龙虾全产业链实施电能替代,年替代电量达4000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99万吨。

在盱眙龙虾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电力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又为龙虾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变化?日前,淮电融媒记者走进盱眙,探寻盱眙龙虾全产业链发展背后的“电力密码”。

“一键智能排灌,电气化设备让虾塘管护更高效”

7月29日下午2时,大明生态虾稻共作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涛正在查看第3批虾苗生长情况。目测部分虾塘水位不足20公分,他便打开手机上的农田智能灌溉控制器APP,点击一键启动按钮。不一会儿,远在1千米外的沙头泵站内,一股水柱喷涌而出,源源不断的淮河水沿着沟渠流入了孙涛的虾稻田。

2016年起,盱眙县号召发展龙虾产业,全面推广“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第二年,孙涛利用明祖陵村紧邻洪泽湖和淮河的水域资源优势,率先承包了350亩水田,注册成立虾稻共作家庭农场,正式养起了小龙虾。

“‘虾稻共作’种养模式对水量控制要求极高,需要及时、稳定的排灌。这些年,从普通电动水泵到一体化智能泵站,虾稻田排灌始终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电员工随叫随到,这让我们养殖户心里很踏实。”孙涛说。

养殖之初,由于孙涛的虾稻田离村庄较远,处于供电线路末端,一直濒临低电压供电等问题。孙涛缺乏养殖经验,再加上电动力不足排灌不及时,龙虾个头小、长得慢成为困扰他的一大难题。盱眙县公司明祖陵供电所员工在走访中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仅用一周便移位1台400千伏安变压器,架设线路约150米,满足了孙涛的用电需求。有了充足电力排灌,孙涛的虾稻田稳步增收,亩产龙虾达300斤、水稻达1400斤,平均亩产收益超6000元。

今年4月中旬,明祖陵村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统一建设2座一体化智能泵站,从淮河及其支流溜子河抽水灌溉稻田。其中,沙头水泵站紧邻孙涛的350亩稻虾田,是他排灌的主要泵站。5月10日中午,孙涛的稻虾田排灌就用上了动力电。

“有了进排水一键操作的一体化智能泵站,在家里点一下手机就能定时定量灌溉,别提多方便了。”孙涛说,除了应用一体化智能泵站,他还购入了2台电动农用无人机,用于稻虾田的投食、施肥,正常需要4名工人连续5个小时的工作,如今1名工人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稻虾田管护效率进一步提升。

像孙涛这样的从事龙虾养殖工作的村民,明祖陵村还有200多户,全村虾稻共生养殖面积已达7000亩,占全村土地总面积的80%。充足电力始终是明祖陵村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的坚强支撑,近三年来,盱眙县供电公司持续升级明祖陵村电网,新增布点16台变压器,改造低压台区62台次,新增改造线路15千米。

 放眼整个盱眙县,龙虾养殖面积目前已达97.5万亩,近21万人从事小龙虾相关产业。盱眙公司将“虾稻共生”规划与农网改造规划有机结合,仅今年便投入资金80余万元,让全县2000余养殖户受益。

“电气化烹饪加工高效环保,何乐而不为?”

盱眙县汽车东站附近的於式虾神龙虾总店,透明的全电厨房内飘出阵阵龙虾鲜香,10余名等待上菜的食客纷纷起身围观。只见2名厨师熟练地操作着4口12千瓦的电炒锅,不一会儿,300多斤十三香小龙虾新鲜出炉。

“12千瓦的大锅,6个调节档位,厨师反映电炒锅最大档位比燃气烹饪还来热快,更容易炒爆龙虾,而且油烟还少。电气化既节能环保,又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於氏龙虾餐饮服务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於孝成表示,像这样用电烹饪的小龙虾,於式龙虾店一天能卖2吨多。

2020年,随着盱眙龙虾经济的火爆,於式龙虾着手拓展龙虾深加工业务,计划新建年产500余吨的液氮速冻龙虾烹饪加工基地,新上1条全电气化龙虾生产线、1条全电气化龙虾调料生产线,进军预制菜市场。盱眙县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推广应用电气化设备,并用时19个工作日为其新装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将原来25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750千伏安。

2021年5月10日,盱眙公司与於氏龙虾签订《龙虾产业电气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盱眙供电公司配合於氏龙虾逐步对餐饮、生产等项目中的非电气化用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并提供电力技术指导、高低压电源供应等服务。在盱眙县供电公司护航下,於氏龙虾2条生产线于同年8月顺利投产,日产8吨龙虾、逾10吨龙虾调料,年用电量达15万千瓦时。

从张牙舞爪的活虾进入生产线,经超声波电清洗、电输送、电蒸虾、电封装,再到开袋即食的速冻熟虾,全电烹饪过程不过1个小时左右,效率提升了3倍左右。

2022年5月,盱眙公司积极推动於氏龙虾全电厨房改造,主动上门检查用能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电气化改造方案,加班加点,连夜完成设备调试和送电,让於氏龙虾成为了盱眙首家实现“全电厨房”的龙虾企业。据了解,1口12千瓦的大锅,按8个小时算,比燃气大概要减排二氧化碳95.7公斤。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盱眙县有龙虾加工企业70余家、龙虾餐饮企业2000余家。盱眙公司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宝能生鲜”建成年产5000吨的工厂化电气化龙虾烹饪生产线,在29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中大量使用电烘干设备,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全产业链用电安全及持续可靠用电。

“盱眙龙虾+雨山红茶,双产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盱眙县黄花塘镇大雨山西南侧约1千米处,坐落着一间问源茶旅展售中心。在这里,雨山茶、红薯粉丝、小磨麻油、龙虾米、红茶龙虾调料等各式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

“这款雨山红红茶调料,烧龙虾、烧螃蟹、烧鱼都可以,茶香浓郁,好吃不腻……”黄花塘镇雨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盱能集团六级职员杨海涛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雨山红红茶龙虾调料。

红茶龙虾是盱眙公司联合雨山茶场研发推出的一款特色美食。雨山村地处大别山余脉大雨山区,这里水源洁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2018年,在省公司指导下,盱眙县供电公司挂钩帮扶雨山村,实施“能源绿·一品红”电力扶贫项目,通过派驻驻村书记帮助雨山茶场建设红茶生产线、推出“能源绿·一品红”红茶品牌、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等,盘活了雨山村的“茶经济”。

2020年,盱眙公司将目光转向了蓬勃发展的龙虾产业。雨山村所在的黄花塘镇是盱眙县较早探索虾稻共生种养模式的乡镇之一,有虾稻共生面积达8万亩。“我们将性温的红茶和性寒的小龙虾相结合,经过几百次研发成功注册了红茶龙虾产品,‘订单化’生产龙虾调料,不断提升茶叶附加值。”杨海涛介绍,红茶龙虾有着标准化电烹饪的工艺流程,相关配方工艺还被中国龙虾博物馆收藏。”

在红茶龙虾销售方面,盱眙公司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组织红茶龙虾烹饪大赛、举办雨山茶旅文化节等诸多手段将拓展红茶龙虾产品知名度。当前,雨山红红茶小龙虾已成为游客尝选购的热门农产品,连续参加3届盱眙国际龙虾节,食客们赞不绝口。

7月初,连云港一公司订购了160份红茶龙虾,共320斤。杨海涛介绍,他们从镇上采购了新捕捞的小龙虾,再清洗、烹饪、真空包装,专车24小时送货上门,保证客户拿到手还是热乎的。这是今年以来的第10个订单,累计卖出2000余斤。

据了解,雨山茶红茶龙虾目前已推广到河北秦皇岛、连云港、宿迁、南京等城市,累计售出红茶龙虾6500斤、龙虾调料1200斤,带动雨山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我们将继续通过地方茶旅文化节以及电商直播等形式,将红茶龙虾的知名度打出去,加大茶与龙虾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相关养殖户、种植户、交易户及商户的收益,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杨海涛表示。(审核:王东阳 作者:郭玲 黄媛 钱成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