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遍芳塘,明珠截锦囊”。9月3日一早,初秋的太阳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陈向村的池塘洒下金光,也给芡实叶镶上了一圈金边。几名村民身穿皮裤、头戴草帽,在半人深的池塘里来回穿梭,忙着采收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谈起芡实的种植,陈向村芡实种植基地种植户李进明非常专业:“芡实喜暖、阳光充足,不耐寒也不耐旱。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至30摄氏度、水深为30至90厘米。” 洪泽区位于洪泽湖东畔,水网密布,非常适宜发展水生植物种植产业。岔河镇是洪泽区种植芡实较为集中的乡镇。 “这里的环境很适合芡实生长。2020年,我在岔河镇承包了2600亩池塘建起了芡实种植基地。”陈向村池塘承包人高永国说,“近几年国内的销售行情不错,除了江苏省,芡实成品还卖到了北京、福建等地,村里有100多名村民在我这里干活。” 每年的8~10月份是芡实采摘的季节。陈向村不少村民都会到芡实种植大户家打短工。“在芡实种植基地帮着采摘芡实,每天能挣150元到200块,1个月下来也有好几千块钱,工作自由、方便,还能学学种芡实的技术。”村民陈开春说。 岔河镇政府采取“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促进芡实种植产业发展,还因地制宜推广“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鼓励农民承包光伏电站下方池塘种植芡实,提高土地、水域的利用率和经济附加值。李进明家种了400多亩芡实,其中有150亩就是光伏发电站下方的池塘。 “芡实种植过程中控制水位水温,收上来以后脱壳、烘干都得用电。”李进明说。 近几年,陈向村的芡实种植户越来越多,村里的供电容量渐渐不够用了。2023年6月,淮安洪泽区供电公司仁和供电所改造升级了陈向村电网,新增10千伏线路5.65千米、0.4千伏线路750米,新增用电容量400千伏安。 “我看供电公司改造了村里的电网,我又去买了电动抽水泵和芡实脱壳、冲洗设备,还有两台冷藏设备。”李进明说,“这下我的芡实种植基地实现了‘全电化’生产。” 仁和供电所全力服务陈向村芡实种植户用电,随时响应种植户用电需求,并在芡实收获季节安排专人特巡村里的供电线路。该供电所还经常安排员工上门向种植户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提升种植户安全用电意识。 如今,陈向村的芡实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每年亩产超过50公斤,2023年带动100多户村民增收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