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全景状态感知与智能管控配电物联网示范工程在湖州安吉县余村正式投运,工程将多模融合场域网通信技术应用于低压侧配电网,实现了基于“台区导航”支撑台区侧运维检修与管理指挥。 随着“双碳”目标不断推进,农村台区低压分布式光伏设备大量接入,台区可能会出现功率潮流倒送、电压异常抬升等现象,配电网运行管控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网浙江电力自主研发配电物联网“台区导航”应用,进一步提升配网供电质量。 针对低压侧配电物联网建设运行环境复杂、终端接入需求多样特点,技术团队创新性应用多模融合场域网通信技术,实现终端接入零配置或少配置,大幅缩短终端调试组网时间,有效地构建了一张“稳定可靠、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本地通信网络。 在此基础上,国网浙江电力选取余村天荒坪镇天润台区为试点,在台区下配电变压器、线路分支及末端户用光伏等关键节点,部署台区智能融合终端、低压监测单元与光伏协议转换单元等智能终端设备共计63个,所有终端实现组网通信平均耗时仅2分钟,大幅提升配电物联网应用成效。同时,该公司结合微电流拓扑识别技术,通过配电物联网云-边-端协同,实现整个配电台区“电气网络拓扑、地理网络拓扑与通信网络拓扑”的精准获取与全景展示,为配网运维人员与台区运营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台区导航”。 “配电物联网‘台区导航’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掌控台区运行状况,准确定位缺陷故障位置,开展更加精细化的台区运营管理。”国网浙江电力余山供电所员工何一帆介绍,该应用为后续以台区为最小单元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奠定基础。 下阶段,国网浙江电力将以打造“能量流、业务流、信息流”相融合的能源互联生态网络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技术,不断提升客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