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育民村新型合作农场内,一架无人机低空飞行。农场负责人张水华介绍,“这是用来喷洒农药的,一次可装载25斤药水,3天就能喷1000亩。而以往,同样的工作量,需要15个人忙活一周。” 旋耕播种开沟一体机、无人驾驶插秧机……作为江苏省首个无人农场示范基地,一批智能化、电气化农机在这里落地应用,覆盖至“耕、种、管、收”全环节。同样贯穿始终的是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 开春时节,正是麦苗播种之季。3月18日,张水华驾驶自走式植保机,以12米的喷幅向麦苗喷洒除草剂。据他估计,9天就可完成2000多亩的除草工作。“这类智能农机用电量大,是我们服务中的关注重点。”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十总供电所所长唐国飞说。3月以来,唐国飞多次前往该农场检查农户用电设施,发现并排除线路接触不良等隐患3处。 为扩大经营规模,今年3月初,张水华投资新建了6000立方米的冷库,用于果蔬粮食的储藏和加工。唐国飞走访时,了解到冷库用电需求,便组织人手现场勘查,尽快制订用电方案。最终,供电所为其新增一台500千伏变压器和1座配电房,考虑到线路过短,还从附近10千伏育民线延伸线路250米至张水华家门口,保证冷库及时送电投运。 在整个十总镇,有2万多亩高标准建设的粮食种植农田,配备200多座智能农灌泵站。“控制1号水泵电动机的热继电器接线桩头螺丝松动,导线绝缘层发热膨胀,如不及时处理,可能烧毁设备……”3月16日上午,在该镇东场村5组的农灌泵站,十总供电所员工邵俊蔚等正在细致检查设备隐患。 春耕春灌,农时不等人,十总供电所早做安排,从3月初开始,就组织4支党员服务队深入辖区内21个村居,排查和消除农灌泵站用电设备缺陷、隐患。对新增的5处泵房,该所改造10千伏线路3千米、400伏线路2千米、新增配变3台,总容量达到600千伏安,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用电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