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高淳区桠溪街道桥李村的茶园内,苏峰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小朱一边为土壤表面覆上杂草,一边指导园内的年轻工人如何防御茶叶在高温天缺水变枯。 桥李村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桠溪街道。30多年前,村里多为荒地,村集体年收入不足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300元。 2007年,桥李村将零散的茶园连片发展,成立了“苏峰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入股。张小朱凭着多年种茶的经验,被合作社聘任为经理,负责茶叶种植和加工的全流程管理。如何让茶制得更好,成了张小朱日日思考的难题。 2016年,在一次例行的上门服务中,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桠溪供电所台区经理张寿生向张小朱提及了电制茶工艺,这个想法让张小朱眼前一亮。 接下来的几年,合作社陆续引入了电制茶设备,也建起了茶厂。“以前加工一斤手工茶需要五六个小时,现在用机械生产,一条生产线一个小时能加工二十斤左右的茶,既干净均匀,品质品相又好。”张小朱介绍。 为满足茶厂用电需求,2024年,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桠溪供电所经过多次实地勘察和方案打磨,将茶厂架设的200千伏安变压器向茶厂方向移动200米,解决了茶厂用电电压低的问题。 如今,桥李村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户共672户,茶叶种植总面积共3500亩,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35万元。电制茶宛如一阵春风,让桥李村茶产业的发展如乘上了疾驰的快车。 “从前种茶靠的是天气和老张的经验,现在在电脑上就能监测控制,老张可以安心退休咯!”台区经理张寿生向张小朱打趣道。 张寿生口中说的新技术,是茶叶种植物联网应用系统,该系统于今年4月份开始在该地试点。 据悉,种植户利用该系统的智能水肥一体灌溉业务平台或者手机APP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操控环境因子采集、视频监控及显示、智能防霜扇控制、智能水肥一体灌溉控制五大系统,从而对茶园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 茶叶种植物联网应用系统投用后,种植户只需遥控器轻轻一按,茶园自动化喷灌系统启动一键灌溉。同时,光照、湿度、温度等数据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准确反馈。茶厂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地制定灌溉、施肥与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确保茶叶的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据悉,该地茶叶种植物联网应用系统建设完成后,按现有茶园面积、年用水量计算,能够为其降低用水成本60%,节水约30m3/亩。此外,由于茶叶损伤风险的降低,用水、用肥量的下降,预计大约提高年营业额10%,增加营业收入5万元左右。 为了保障系统正常运转,高淳区供电公司桠溪供电所对茶园新建的农情气象站,视频监控溯源基站以及智能防霜风扇等设备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查。在电力赋能下,茶产业逐渐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桥李村的“智慧种茶”模式也将逐步向周边的茶农推广,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发展至今,桥李村的茶叶种类由绿茶扩到白茶、黄金茶,还自创“苏峰”牌注册商标,形成碧蓝针、碧螺春等系列品牌茶,销售市场拓展到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