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图景中的“电力帮”

发布日期: 2024-11-11

又是一年好“丰”景,丹阳市延陵镇延星村的早稻进入丰收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10月17日9时许,已经完成一轮收割的杨平家庭农场负责人史杨平,驾驶收割机来到田埂边,将沉甸甸的稻谷卸到一旁的运粮车上。

“天气预报过几天有雨,这一大片稻子得抢收。多亏了你们供电所贴心服务……”看到丹阳市延陵供电所台区经理陈双龙等人,史杨平主动打起了招呼。

延星村3200亩农田种植水稻和小麦。38岁的史杨平是“农二代”,于2015年成立杨平家庭农场,通过村集体流转了1800亩土地,种植6个杂交水稻品种。

每年6月,完成育秧的水稻秧苗被栽入水田,一周需灌溉两次,水要有三五公分高,才能保证小秧苗不因高温、暴晒而枯萎。以往,全村大大小小的田地都通过村委会筹建的星光排灌站统一灌溉。今年,延星村被纳入镇江市级杂交水稻示范点,考虑到6月中旬以来丹阳地区持续高温,延星村村委会决定淘汰星光排灌站一台老旧30千瓦抽水泵,新上两台60千瓦抽水泵。然而,白天水泵满负荷运转时,却出现了水流“力道”不足,到了晚上用电高峰期水流更小的情况。

眼看排灌站难以满足灌溉需求,延星村村委会主任林炜向供电所求助。陈双龙和同事很快上门勘察,发现为星光排灌站供电的是容量为100千伏安的星光电站配电变压器,而该台配变下还有另一座排灌站和十余户村民用电,容量明显不足。且该台配变距离星光排灌站有1公里左右,供电半径过长。

是增容还是新增布点?陈双龙等返回供电所后,和所长杨椅军紧急商讨对策。星光电站配变临近大里塔村,近两年来,该村服装、造纸产业发展迅猛。经过研究,杨椅军等决定改变供电路径、重新规划布点,星光电站配变仅供大里塔村,在距离星光排灌站50米处新上一台容量为200千伏安配变。方案确定后,该所立即开始准备设备和施工材料,赶在清晨气温偏低时施工,避免影响排灌站白天灌溉用电。

一般10月下旬,早稻开始收割。今年受雨水影响,抢收势在必行。收割后的稻谷含水量在27%左右,必须烘干至12%才符合杂交水稻销售标准,且加工后口感更佳。

杨平家庭农场的用电容量为90千瓦,可满足原本4台电烘干机的用电需求。但今年9月初,为提高烘干效率,农场又新增了4台烘干机,每台容量13千瓦。陈双龙得知情况后,通过营销系统查询,发现农场新增用电设备后属于过负荷运行,设备容易损坏、烧毁。他当即提醒并指导史杨平通过线上申请增容,仅用3天就走完了流程,将用电容量增至200千瓦。

为保障稻谷收割、烘干用电无忧,陈双龙和同事测算核实了供至农场的400千伏安留岸配变,确认容量充裕、供电半径标准后,又梳理了配变3条出线,发现农场所在的村东线上还有4户大型鱼塘,用电容量接近饱和,而另外两条出线供应村民客户,于是当即开展负荷改接,将4户鱼塘客户改接至另外两条出线,村东线专供农场用电,解决了农场用电的后顾之忧。

新米赶早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史杨平介绍,该农场加工的新米每公斤售价6元,高于普通大米。

类似史杨平这样的家庭农场,延星村还有4家。今年9月初,延陵供电所协调20余支施工队伍实施农网改造,将58条截面积为70平方毫米的400伏线路升级至120平方毫米、439基8米水泥电杆全部更换成12米钢管杆,为农业丰收提供了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