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小朋友知道,‘火树银花合’的下一句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是‘星桥铁锁开’!” 2月10日,元宵节前夕,沭阳县颜集镇司程圩村村部里一片欢声笑语。新河供电所职工、司程圩村第一书记李牧带领供电公司志愿者为村里的10余名留守儿童准备了一场温暖有爱的元宵节活动。做花灯、品元宵、话团圆,热热闹闹的活动让这些再次面临父母离家远行的留守儿童,脸上绽开了笑容。 司程圩村是一个典型的“打工村”,每年大年初五过后,村里3/4的人口是留守儿童和老人。对孩子们来说,热闹是父母拎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失落是相聚后又要分离。这种分离焦虑,对父母和孩子们来说都是情感上的打击。 “过去一年,每逢下村走访,总会遇到有老人找我帮忙,有检查孙子孙女作业的,有请教算术题目的,有请求帮助拍摄背书打卡视频的……”李牧对村里留守儿童长期面临的情感缺失问题触动颇深。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小轩的男孩,他写的作文题目叫《经常消失的爸爸妈妈》,字里行间有怨气,也有无奈,看得李牧十分心酸。 春节过后,李牧找到司程圩村妇联主任倪敬娥,决定策划一场“做花灯、品元宵、话团圆”主题活动,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带孩子们“玩起来”! 2月10日,李牧带领供电公司志愿者来到司程圩村村部,和倪敬娥以及10余名留守儿童围坐一桌。李牧手把手教他们用一根根五彩绒条扭扭棒编织成小桔子、小花朵,倪敬娥为孩子们讲解元宵节的历史与文化。在猜灯谜的小游戏环节,李牧为猜出谜底的孩子送上了文具、书籍等小奖品,还贴心地为孩子们煮了一锅汤圆作为午餐。 “守护留守儿童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关怀,更是关乎乡村振兴、国家未来的重大课题。”这是李牧写在驻村书记心得笔记上的一句话,也是他在任期内最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 目前,司程圩村有留守儿童近百名,超八成由祖辈照料。从去年9月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李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在村部成立了“大手拉小手”活动中心,联合村妇联开设心理疏导课,建立“周末课堂”,组织了多场绘画、阅读等活动。如今,他已是这些留守孩子的“临时家长”。“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些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和迷茫。”李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