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连云港港,大红色的龙门吊、桥吊争分夺秒地装卸集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10月26日,295米长的“泛亚上海”货轮停靠在29、30号泊位,即将装载3257个标准箱的货物前往广西钦州。靠港期间,操作人员将一根直径55毫米的专用电缆从货轮上缓缓拖到岸边,接入码头的高压接线箱。此时,船上的生活用电和作业用电平稳如常。 2017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举行的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时指出,希望双方继续通力协作,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共同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进入21世纪,连云港港充分认识到低碳环保是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设低碳港口,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2000年年初的连云港港,每天停靠的船只络绎不绝。船舶靠港期间,船上的生活、照明用电以及水泵、锚揽机等设备运转用电,均靠开动船上的辅机发动机消耗燃油提供。船舶排放的废气给港口增加了碳排放量。 为此,连云港港将“油改电”节能减排技术作为重点突破口,联手船舶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科研技术攻关组,攻克船舶靠港期间的能源替代难题。攻关组于2010年研发了全国首套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系统。2012年,凭借走在全国前列的船用岸电技术,连云港港和天津港、青岛港、蛇口港一起,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低碳港口建设”主题性管理试点单位。 截至目前,连云港港已建成16套高压岸电系统。这些岸电系统累计向各类船舶输送电能超过1099.65万千瓦时,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约9204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463.9吨。岸电技术已成为绿色港口连云港港的新名片。连云港港也在不断擦亮这张名片,并赋予其更多内涵。 2020年,考虑到在燃油价格相对较低时,岸电整体运行的经济性缺乏明显优势,连云港港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电力、南京工程学院等共同开展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研发。2021年4月,功率为5000千瓦的储能电站建成,可满足总量1万千瓦以上或单个泊位3000千瓦以上的岸电接入需求。 “在低谷电价时段,把电储存到蓄电池里,需要使用岸电时再把电能送出去,储能电站就好比给传统的岸电系统配备了一个‘充电宝’,不但能对电网削峰填谷,也降低了船舶使用岸电的成本。”连云港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李伟说。 为了进一步算好岸电“经济账”,连云港港向连云港供电公司提出申请,将高压岸电系统接入国家电网“岸电云网平台”,让港口、码头、船主对岸电综合使用的经济效益一目了然。 除了清洁的港口岸电,连云港港还在不断探索绿色能源应用新场景。 港作拖轮是在港口水域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和靠离码头作业的特种船舶,具有动力大、操作灵活的特点。2021年以前,国内外使用的港内常规拖轮主要使用大功率柴油燃机供能。连云港港联合连云港供电公司以及有关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攻关,于2021年8月建成国内首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拖轮——“云港电拖一号”。 “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的投运,标志着连云港绿色港口的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永涛表示。 近年来,连云港港和连云港供电公司合作,陆续建成由4000千瓦/4000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和1000千瓦/1秒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电站、35台换电式集装箱重卡级换电站,并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和直流充电桩建设。 “结合连云港港岸电、储能、光伏发电、充换电、电动拖轮等资源,我们正在打造贴合港口生产实际,具备‘自主经济运行、安全离网运行、参与需求响应、支撑电网互动’4种运行模式的微电网系统,预计今年年底将建成近零碳港口微电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微电网专职许笑介绍。 (刊发于《国家电网报》2024年11月5日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