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力追光2021⑦】锤炼年轻干部 造就中坚力量

发布日期: 2022-01-17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如何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担当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公司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2021年,公司党委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选人用人导向,强化组织选派,注重基层历练。构建领导人员精准培训体系,深化智慧知事识人体系运用,统筹贯通各层级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在火热实践中淬炼成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造就中坚力量。

鲜明导向 注重基层历练

负重方能致远。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公司注重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至基层一线、吃劲要紧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2021年1月4日,公司出台《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20条举措,搭建“赛马”平台是其中一大亮点。公司有序推进干部跨地域、跨板块、跨层级挂职历练,建立本部、供电、直属单位间良性流动机制,培养复合型干部人才。

在国网江苏电科院,“科技副总”挂职机制的探索实施,拓宽了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渠道。2021年6月起,电科院选派专业对口、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到县公司兼任“科技副总”,该院配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史明明作为首个“科技副总”赴扬中市供电公司驻点工作。

“我到任后,主要牵头负责整县光伏先导示范区建设,帮助他们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并参与科技管理工作,推动新产品研发转化。”史明明说。挂职期间,他带队深入9个区县调研,开展交直流混联、绿电存储、分布式资源接入等技术攻关。半年来,他带队研发的构网型柔性互联装置,提高了分布式光伏接纳能力,成果转化额预计达120万元,并联合扬中供电公司编制了该领域的国家标准。

“公司本部的处室负责人,由于长期在单一专业条口工作,业务范围较窄,有时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而基层单位的年轻干部,容易出现‘低头拉车多,抬头看路少’的现象,只关注自身眼前工作,较少从公司发展全局考虑问题。”公司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为此,2021年,公司以岗位历练为平台,挑选28名四级、54名一般员工,开展本部与基层双向挂实职锻炼,选派21人赴国网总部、分部和直属单位挂职锻炼,岗位覆盖了公司各主要专业领域和各类别单位。未来2到3年内,公司力争本部处室负责人具有市公司中层、县公司负责人经历的达到50%左右。

精准培训 提升实干能力

2021年3月24日起,公司省管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导人员专题研讨培训班开班,71名干部人才先后分两批走进深圳华为大学,围绕产业如何开疆拓土、做大做好,开展实地调研、案例研讨、高管交流等培训。

“这次培训给了我一个跳出行业看国网、跳出国网看苏电、跳出主业看产业的全新视野。期间,不仅探访了各个科研创新基地,还有机会与华为高管现场面对面对话,开拓了我对产业发展的思路。”苏电产业管理公司负责人表示。

干事成事是干部人才的价值所在。据分析报告显示,公司原有的培训体系是基于供电服务型企业的定位构建的。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迫切需要一支与之匹配的干部队伍。2021年,公司针对各层级、各条线、各板块特点,构建分类施教的领导人员精准培训体系。

《新型电力系统中海量低压分布式光伏的监测方案研究》《关于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风险防控能力和释放市场活力的思考与建议》……2021年11月1日,公司青年干部培训班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在党校举行,39名学员分成7个课题组依次汇报了研究成果。

相较于以往,这次培训更加注重培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青干班开班之初,公司就设计了“未来配网如何适应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挑战”“电网企业新兴产业单位如何管理和考核”等14个话题,由学员根据自主选择的话题组建柔性团队。在后期培训中,这些话题就是柔性团队成员的研究课题。

“我们给出的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地实践中面临的新挑战。这批学员来自省市县三级公司的关键岗位,这些挑战也是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环节,7个课题组分赴17个现场,为应对这些挑战探索解决方案。”公司管培中心负责人介绍。

2021年,公司开办覆盖省市县三级的领导人员、产业干部、县公司总经理等重点培训班8次,调训各级领导人员1100余人次,不断提高干部人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长效跟踪 完善梯队建设

面向“十四五”,公司坚持系统长远谋划,构建了以政治过硬为统领,以领导班子“结构优、功能强”、领导人员“高素质、专业化”、年轻领导人员“数量足、可持续”、本部队伍“引领强、效能优”为优化重点的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指标体系。

知人才能善任。2021年1月,国网江苏超高压公司(时称国网江苏检修公司)通过全员参与、多维评价的方式,对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等5类人群建立了“立体画像”。“我们设置了思想意识、个性特质、业务水平等12个量化指标,在105个班组分批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在覆盖广度、深度上都突破了以往。”该公司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这是公司深化智慧知事识人体系建设在基层的落地。公司深挖数据价值,全程展示、综合分析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情况,为精准识别、考察优秀人才奠定基础。目前,班子和干部评价体系、特征描述库、重要实例库已基本建成并动态更新,深度反馈基层单位班子和个人问题建议268条。

除了横向贯穿干部成长过程,公司还纵向统筹省市县队伍一体化建设。在2021年6月召开的公司深化年轻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座谈会上,8家与会市县公司围绕这一议题探讨交流。“年轻干部总量储备不足、梯队建设断档、综合能力有待提高等等,都是我们基层单位集中反映、重点关注的问题。”参会的盐城供电公司组织部负责人说。

为回应基层诉求,公司在2021年陆续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四级及以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制度,通过将任职年龄“硬杠杠”转变为正向激励“明导向”、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统筹市县队伍一体化建设等举措,有效破解了年轻干部培养的掣肘问题。

在干部任用方面,公司打破任职早晚、职务类别等台阶,一批基层历练充分、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使用。到2021年末,公司各级干部队伍中,包括“75后”三级正职14人、“80后”三级副职34人、“85后”四级正职44人、“90后”四级副职44人,形成了结构合理、有机衔接的良性生态。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仍在路上。公司党委将大力实施源头培养、搭建干事创业舞台、持续跟踪人才成长,向着打造一支“五过硬”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目标不断前行,为国网党组战略在公司率先落地奋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