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疫情较量 为光明聚力——公司各单位坚守抗疫保电阵地

发布日期: 2022-03-28

 

三月春寒,全国疫情局势再转严峻,江苏出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的复杂形势

“疫情防控不是战场,但更胜战场,守住阵地才是硬道理。”公司广大基层员工闻令而动,全力保障政府、医疗、民生等可靠供电,推行“不见面办电”“欠费不停电”等人性化服务,抓好内部有序运转和有效防护,在这场与疫情较量的持久战中扛起责任、汇聚合力。


“石 城 鹰 眼”
守 护 居 民 生 活

小区封控、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疫情突发,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节奏。而在“石城鹰眼”的守护下,南京全市460万用户供电平稳如常。

3月17日13时49分,国网南京供电公司配电运检三班班长马俊收到“石城鹰眼”发来的短信提醒:10千伏丁家桥线故障跳闸。短信中还给出了准确的故障范围——2号环网柜104间隔后侧。

10千伏丁家桥线位于人口稠密的鼓楼区,涉及丁家桥和童家巷40号两个小区近千户居民。特殊时期,居家防疫、生活、办公、上网课,一刻离不开电。由于“石城鹰眼”的帮助,抢修人员大大缩小了排查范围,仅8分钟后就确定了故障点,恢复了非故障线路区段供电。

南京供电公司管辖的配网线路多达4400余条,“石城鹰眼”是该公司研发的配网事件快速响应监控系统。“它覆盖全市近500万台智能终端及用户采集表计,如同‘鹰眼’紧盯配网安全,15秒内就能定位故障,协助指挥抢修工作。”南京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负责人说。

疫情期间,“石城鹰眼”让故障响应更为及时。以往,调度员每天要查看近3000条配网告警信息,从中甄别出故障事件。而“石城鹰眼”能够从繁杂信息中,快速判断出哪条线路故障、影响哪些区域和用户、属于哪个班组管辖,随即自动生成抢修短信,直接推送给线路负责人。

据统计,今年3月疫情发生以来,“石城鹰眼”监控研判故障60余起,辅助抢修配网跳闸线路30余条。该功能上线至今,已推送服务信息26万余次条,将配网故障处置时间缩短了53%,供电抢修平均抵达现场时间仅为16.8分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黄堃 何劼 张书玮)


“全 电 共 享”
满 足 项 目 急 需

3月24日,经过不到1周的电力施工,苏州常熟市虞山镇尚湖3号医学隔离点送电投运。受益于“全电共享”服务的推行,该项目接电时长、成本均压降80%以上。

3月15日,接到尚湖3号医学隔离点用电申请后,常熟市供电公司立即组织现场勘查。“我们发现,这个隔离点用电容量大、附近无电源,需要敷设长达3000米的低压电缆。”常熟市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说,“如果按照常规模式,从工程设计、图纸审核、设备招采再到施工,至少需要1个月。”

考虑到该隔离点属于临时征用,且疫情期间物资到货周期长,设备价格昂贵,常熟市供电公司建议采用“全电共享”电力设备租赁模式,通过“以租代购”和“模块化”施工迅速通电,后期还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退租、灵活启停。

这一建议很快被项目单位采纳。常熟市供电公司立即为其开辟“绿色通道”,通过“一证受理”、线上签订合同等手段,压减办理流程和时长,同时推荐设备租赁服务商。3月18日,一台500千伏安的箱变、30米高压电缆、4个20回路分支箱和约3000米低压电缆等物资全部到位。

“多亏供电公司的建议,否则,我们要一次性出资购买100万元的电力设备,每年还要支付3万元的运维费用。”隔离点项目负责人缪科说。而在“全电共享”服务模式下,只需向供应商支付租赁费15万元。

据了解,“全电共享”是苏州供电公司2021年7月推出的一项惠企举措,旨在减轻企业初期投资负担,缩短接电时长。今年2月中旬发生疫情以来,该公司进一步推广此项举措,先后服务8个重点防疫项目接电,累计新增供电容量0.4万千伏安,为阻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黄飞英 李映桥)


昼 夜 送 电
医 电 联 动 响 应

24小时应急响应,连续3天通宵送电,保障核酸日检测能力提升130万人次……为跑赢病毒,供电人不舍昼夜、有召必至。

“电一到位,我们就放心了!”3月18日早上7点30分,看到常州市新北区核酸检测基地提前通电,该基地负责人郭文明感叹。经过彻夜施工改造,常州供电公司仅用7个小时,就完成了以往2到3天的工作量。

17日23时55分,常州市防疫指挥部紧急通知:新北区核酸检测基地需新增48台检测和辅助设备。然而,其原有400伏内部线路容量不足,无法满足新设备用电需求。常州供电公司迅速组织人手,连夜奔赴现场。

勘查发现,现场情况远比想象复杂。“基地为临时租赁用房,检测实验室在3楼,配电房在地下,我们凭着经验,经过反复摸索,才捋清了内部的电缆走向,形成了一份周全的供电方案。”参与现场工作的常州三新供电公司专职金岑说。

次日凌晨1点10分,15名施工人员集结到位,分室外、室内2个小组,同步投入改造工作。期间,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还帮忙协调供应商,采购用户内部配电设备。早上7点30分,改造全部完成,检测实验室具备使用条件。

早一秒送电,就早一秒遏制疫情。19日凌晨5点,常州市天宁区应急核酸检测基地亮起灯光,此时,供电人员已在现场坚守21小时。20日凌晨1点55分,得益于灵活定制的接电方案,老妇幼保健医院核酸检测方舱仅用3个多小时就完成送电……

“我们主动对接常州市疾控中心和卫健委等部门,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随时响应防疫用电需求。”常州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连日来,该公司已为75个临时核酸检测点做好接电、增容等工作,对1家定点收治医院、25家发热门诊、4家“黄码”收治医院、56个隔离场所等地加强巡视力量。同时,在10个城区网格、23家供电所,近250名抢修人员随时在岗待命。(徐多 商显俊 许霖)


智 慧 后 勤
扎 牢 健 康 防 线

3月25日,在苏星公司智慧运营中心的远程监控大屏上,显示着其服务区域内10家管理处门岗、消防、后厨等30个重点区域的实况动态,确保后勤防疫不落一处、不漏一角。

疫情发生之初,苏星公司第一时间扎紧防线,180万平方米辖区范围内全面消杀,涉疫区采购渠道迅速关闭,防疫物品储备充裕,进出人员管控到位,使后勤服务区域成为“安全岛”。

防范疫情风险,关键在于切断传播渠道。针对后勤管理各环节,多项措施执行落地:人员、车辆进入单位,需要经过验码、测温,并提供核酸检测报告,快递等外来物品实行集中消毒;在餐饮安全方面,严控食材采购源头,必须保证来自低风险地区;各餐厅落实1米线外排队、分时错峰就餐等措施,用餐环境每日2次消杀,22日起,调整供餐方式,每日提供外带盒饭约4500份……

除了线下防护,“不见面”线上服务,让群众生活更为便利。“手机上下单,很快就能送货,省心又安全!”通过“苏星云服务”平台,员工在线选购“农场蔬菜包”等各类物资,既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也减少了人员接触和聚集风险。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1万余人,使用超1500万人次,疫情期间,线上销量较平时增长了2倍。

“防微杜渐,在内部人员管理上,也不能留有缺口。”苏星公司负责人表示。对1700余名后勤服务人员,该公司普查行程轨迹,定期开展核酸检测,每日测温上岗,同时对800余名外包人员实行同质化管理。考虑到人员分布点多、面广,苏星公司充分调动线上办公、远程监控等手段,将日常监督管控的频次提高了30%。(杨玥)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与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截至3月23日,公司已为28个防疫相关场所做好业扩报装接电工作,为200个核酸检测点、6个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10个疫情防控值守点提供表后接电服务。各单位累计出动人员2577人次,对全省1563个防疫重点场所开展用电情况监测、用电隐患排查,并为33个定点收治医院、359个发热门诊及黄码定点收治医院、634个集中隔离场所等1026个防疫场所提供电力保障服务,同心协力牢牢守住抗疫保供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