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13时33分,受大风天气影响,淮安地区风电出力创历史新高,达186.03万千瓦。当天风力发电量达3754.16万千瓦时,占淮安电网当日供电量的55.89%。这意味着,当天淮安市所用的每10千瓦时电中,有约5.6千瓦时来自清洁的风能。 近年来,淮安地区新能源发展迅速,装机并网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月底,淮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占装机总容量的46.92%。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99.9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144.6万千瓦,储能容量5.5万千瓦。 高比例新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等特征,其大规模、集中式接入对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构成了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建设规划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高质量并网消纳,事关电网安全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近年来,我们立足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并举,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全力服务新能源并网消纳。”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唐志东介绍。 3月15日,淮安地区最大风力达到8级。大风天气在增加风电出力的同时,也加剧了风电机组并网所带来的电压波动问题。然而,在中广核涟水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却较往年平稳。这得益于区域新能源毫秒级功率控制系统的试点应用。自2月15日接入该系统以来,中广核涟水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合格率达100%,波动率下降1.78个百分点。 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压快速波动难题,2022年初,淮安供电公司研发了毫秒级功率控制系统,并陆续在金湖兆辉光伏电站、金湖牌楼储能电站、中广核涟水风电场3处试点应用。 该系统在电压发生扰动时,能够充分挖掘区域新能源调节能力,在百毫秒内精准作出无功电压响应,有效抑制并网点电压波动。据了解,2022年,试点区域安装毫秒级功率控制系统后增加无功资源±20.3兆乏,并网点电压波动率平均降低5.84个百分点。 “我们将总结应用经验,编制技术运行规范,将此项技术推广至苏北最大的兆瓦级电网侧化学储能电站等新能源场站。”淮安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王栋说。 面对集中式新能源发展给主干网运行带来的挑战,淮安供电公司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还积极谋划新增变电站布点,推进主干网补强升级。“十四五”期间,该公司计划打通盱眙城区电力通道,解决220千伏都梁变电站馈供问题,完善内部输电网结构。同时,推进500千伏上河变电站增容扩建等工程,增强绿电外送能力。 不同于集中式新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分布式新能源就近并网消纳,灵活性、经济性相对更强。但海量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承载能力和运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年初以来,淮安地区分布式光伏呈爆发式增长。1-2月,全市共增加并网分布式电源3276户、容量10.90万千瓦,并网户数和并网容量分别同比增长877%、375%。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并网后,在光伏发电高峰时段,部分台区及线路面临潮流倒送、设备重超载风险。 为应对这一问题,2月初,淮安供电公司研发了“分布式光伏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具备分布式光伏运行监测、装机热力图展示、台区倒送分析等功能,可实现分布式光伏运行信息的动态监测与区域接入容量的安全校核。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全市20749户分布式光伏电站,并于3月中旬投入运行。 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并网信息不透明问题,该公司还定期组织利益相关方开展座谈会,组建微信服务群,编制并网服务指导手册,助力分布式新能源高效并网。 “我们坚持‘就近接入、就地消纳’原则,不断优化新能源接入策略,深入挖掘电力大数据资产价值,全力保障新能源应并尽并、应发尽发。”唐志东说,今年1-2月,淮安地区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12.67万千瓦,同比增长465.6%。同一时间段,该地区新能源发电量达1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2%,占地区总发电量的46.73%,发电量占比同比提高了11.3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