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个市级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日前在常州上线,其可调能力超12万千瓦,将有效促进虚拟电厂灵活参与电网调节,支撑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 作为一种供需协同领域的新兴技术,虚拟电厂的技术标准、市场机制和运营模式正在摸索完善中。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主动试点先行,于今年6月建成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集成了资源标准化接入、调节能力校核、运行情况监测与评价等服务功能。 该平台依托江苏省新型负荷管理系统,搭建了需求侧统一接口,接入了当地9家虚拟电厂运营商,聚合了光伏、储能、充电桩、5G基站等用户3561户,总容量达45.45万千瓦,形成可调能力超12万千瓦的实时调节资源池。 “通过该平台,我们可分钟级监测虚拟电厂及其可调资源运行状态数据,对最大可调容量、调节速率、响应时间等指标加以统一规范和管理,并常态化开展虚拟电厂削峰、填谷调用,以更好验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水平。”常州供电公司营销服务中心主任李敏介绍。 7月24日上午11时,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急剧增长,平台下发5370千瓦填谷调节指令。6家虚拟电厂运营商调用储能、充电桩、可控空调、可控照明等资源,在1分钟内完成了响应。随后,平台自动生成了一份包含参与调节用户清单、平均响应量、调节电力达标率等内容的评估报告,为运营商提升资源调用的合理经济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