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社区的新服务后,住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天津新村社区的独居老人孙娟决定:不去机构了,还是在家养老。 孙娟今年83岁,身子骨很硬朗,烧水做饭等日常家务做起来都不是问题。随着孙娟年龄的增长,有不少人劝她去养老机构——“万一真遇到个事情,别人想帮忙都不知道。” “住了这么久,我舍不得老街坊邻居。有事一个电话,孩子就过来看我。”孙娟说,“再说,前阵子真有事了,我自己都不知道,就有人来帮忙了。” 孙娟讲的是5月9日发生的一件小事。当天14时30分许,在家午休的孙娟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电力网格员邢晓帆和社区网格员陈亚。“孙奶奶,您家用电还正常吗?”邢晓帆的问话让孙娟有些糊涂。 原来,14时10分左右,南京供电公司的智慧社区银发关怀平台跳出“孙娟客户用电负荷异常升高”的告警信息。该公司天津新村社区的电力网格员邢晓帆立即联系了社区网格员陈亚,两人一同赶往孙娟老人家中。经检查,邢晓帆发现,老人家中电热水壶烧水时热水溢出,造成了线路短路。孙娟并未察觉这一突发情况。 邢晓帆对线路进行紧急处置后,又帮忙检查了老人家中的其他线路。“孙奶奶,现在电路都恢复正常了。以后烧水时一定注意,水壶不要接得太满。”一番叮嘱后,两名网格员才离开。 “即使遇到小意外,网格员也会及时上门。这样,我一个人住也没啥担心的。”孙娟说,“现在,我要是出个远门,都会跟社区网格员说一声,免得他们白跑一趟。” 近年来,对独居老人等老年群体的照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发挥电力大数据的优势,可以帮助社区街道更好地照护老年群体。”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吴芳柱说。 想让大数据产生效果,需要了解客户的起居规律、烹饪习惯、身体状态等,绘制精准的客户画像,进而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及时研判、告警。过去,供电公司配电专业人员多关注线路、台区变压器等设备的情况;营销专业人员对接广大用电客户,缺乏对特定群体行为习惯的深入了解。让类似银发关怀平台这样的项目更好落地,优化内部工作机制成为南京供电公司的解决办法。 2022年起,南京供电公司结合当地居民小区特点,优化调整了原有的服务辖区,并进行内部供电服务机构改革,打造区域供电服务中心对接行政区、客户服务班组对接街道、电力网格员对接社区的三级服务网格体系。该公司还融合配电、营销两个专业,由一名电力网格员负责网格内所有配电、营销工作,实现用电客户有需求“只找一个人、找同一个人”。电力网格与社区网格融合,电力网格员与社区网格员的配合协作更加高效。 担任电力网格员后,邢晓帆加入了相应社区网格的工作群,常态化与社区网格员沟通社区内居民生活情况、走访特殊客户群体……渐渐地,邢晓帆成了社区的一分子。“经常为老人们服务,他们在内心便会接纳你。”邢晓帆说,“当我建议他们加入银发关怀平台项目、改造升级家中电表时,他们愿意听我介绍,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服务。” 目前,南京溧水全区及鼓楼区宁海路街道、玄武区雍园小区、雨花台区邓府山社区等地合计2900余名独居老人家中的电表已完成改造升级,接入智慧社区银发关怀平台。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南京供电公司为他们量身定制“用电行为习惯模型”,及时监控老人家中是否出现用电异常情况。“平台会第一时间向电力网格员发出异常告警信息。电力网格员则会联系社区网格员,及时上门走访。”吴芳柱介绍。 供电服务机构改革带来的效果也在拓展。作为银发关怀平台项目试点小区之一的邓府山社区已建成30多年,4000余名住户中近六成是中老年人。2023年9月,南京供电公司在邓府山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旁打造了电力驿站。驿站内不仅设有取暖纳凉、应急医疗等基础服务设施,还有供电服务终端,方便社区居民办理各种用电业务。“我腿脚不方便,以前最怕走远路去交电费。现在不出小区就能办,省事!”邓府山社区的居民郭小芹老人说。 南京供电公司已实现全市906个城市社区、352个农村社区电力网格和社区网格融合,累计建成电力驿站200余个。(刊发于《国家电网报》8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