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的产业版图上,新能源是一颗升起的“新星”。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 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贯彻落实《意见》,服务新能源企业落地扎根,助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正在崛起中的新能源之都蓄力赋能。 重大项目快速落地 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排排机械手上下挥舞,自动运输小车来回穿梭,车门、中控台、座椅快速组装,一辆崭新的汽车便从机器人手中诞生……在比亚迪常州基地(一期),每一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去年产量达30万辆。 产销形势喜人催生规模扩张,总投资约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二期)很快提上日程,建成后可年产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528万套。 常州供电公司利用与政务信息平台数据贯通的营销2.0系统,及时获取了项目备案信息。客户经理主动对接并组织现场勘察,制定110千伏双电源供电方案。由此,临时用电申请答复周期从10个工作日压降至1个,实现了“申请即答复”。 该项目电压等级高、沿线环境复杂,在供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常州供电公司与新北区政府先后召开了5次重大供电事项协调会,统筹协调路径范围内绿化迁移以及相关用户外部线路施工配合等,有序推进项目进度。今年6月15日,第一路5万千伏安的电源接通,满足了比亚迪常州基地二期提前调试等用电需求。 距比亚迪不远处的理想汽车基地同样开足马力。自2017年10月,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正式送电,基地两次扩建,常州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均超前规划、快速完成基地新装和增容送电项目,助力项目尽早落地投产。今年1月,理想汽车公司专门给常州供电公司送来感谢信,感谢其开辟便捷办电通道。 在去年达成37.6万辆的新车交付后,理想汽车不断扩张其业务版图,在常州成立普理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理想L7、L8等车型零部件。去年10月27日,该公司获得土地出让合同。当日,新装临时用电1000千伏安项目就同步完成送电,实现了“开工即送电”。今年3月13日,该公司6000千伏安新装项目送电成功,满足了企业开足马力投入生产的用电需求。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常州供电公司用主动服务铸造优质营商环境,不遗余力推动重大项目快落地。该公司超前对接项目用电需求、优化电网规划布局、强化政企协同联动,去年以来已累计为187个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提供正式用电新装、增容服务,92个供配电工程顺利送电,为全市提升智造“含新量”一路保驾护航。 用能方式持续升级 不仅仅是服务企业“用好电”,常州供电公司还以绿色低碳转型为抓手,大力拓展综合能源服务。 江苏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位于常州市金坛区金湖路,每天一早,工人们拿起熨斗开始熨烫衣物,蒸汽如白雾般均匀喷出。这些蒸汽都来自隔壁的江苏首座新型蒸汽储热站,由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博源智慧能源服务中心建设,于今年3月正式投运。 制衣属于传统的纺织产业,当制衣搭上“科技快车”,节能降碳水平大幅提升。博源智慧能源服务中心主任袁俊球介绍,这座储热站可通过夜间谷电、日间光伏发电和工业余热回收轮番制取蒸汽。与原先使用燃煤锅炉制取蒸汽相比,波仕曼制衣每吨蒸汽的能耗可降低44%。 这是常州供电公司助力工业领域优化用能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 5月20日,功率达27兆瓦的储能电站在中天钢铁常州基地正式并网。这是常州市目前投运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中天钢铁常务副总经理吴献阳说,有了这个“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一年可省下2400万元电费,节约标准煤2.1万吨。 绿色低碳转型由生产向生活延伸。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在加速,去年常州本地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6万辆。为此,常州供电公司在推动政府出台住宅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利好政策的同时,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完善。 走进位于常州市钟楼区的安阳里光储充检放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只见灰黑色的流线型屋顶布满了蓝色光伏板,黑白绿三色相间的6台海绵储充柜矗立在站门口右侧,公交、私家车进进出出。“使用快充桩,车子20分钟就能补充50%的电量,跑一趟来回绰绰有余。”58路公交车司机王诚已在这里工作十年,提到电动公交车的快速充电,他赞不绝口。 据统计,截至二季度末,常州供电公司共运营运维各类充换电站499座、充电桩2723台,总充电功率达12.78万千瓦。 常州供电公司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推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在金坛指前镇,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4台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全部用上了热回收技术,与燃煤烘干相比,能耗成本节省超八成,一年就可节省成本近40万元。 在指前镇的另一个地方,则开拓了“渔光储一体化”的路子。“渔光储一体化”智慧渔业用能新场景在金坛数字化渔场落地之后,渔场综合运行成本下降了30%左右,同时渔业养殖产量提升了30%。 智慧微网多点布局 锚定新质生产力,常州供电公司优服务的同时,在科技赋能电网发展上也铆足了劲,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着力以智能微电网推动“源网荷储”融合发展,保证区域电力供需平衡、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 微电网是直接部署于用户侧的电力系统关键载体,常州供电公司把整个城市作为“试验场”,让微电网应用场景成为一道道绿色城市风景线。 7月23日,溧阳高新区创智园光储充冷热协同型智慧微电网正式投运,这个智慧微电网具备最大5000千瓦填谷和3500千瓦削峰的实时调节能力。其中,分布于厂房屋顶、充电车棚和道路长廊上的光伏板总装机5兆瓦,生产的绿电可满足园区35%的用电需求。内部中轴线两侧的充电站,能容纳75辆电车同时充电。总容量为3712千瓦时的集中储能系统,不仅能助力削峰填谷,而且增添了可调容量资源。东南角的蓄冷蓄热能源站也可形成600千瓦柔性调节能力。 “我们和溧阳高新区政府协作,历时4个月打造的这个微电网示范工程,最大特点是聪明。”据国网常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溧阳分公司总经理李杰介绍,该工程可实现能效数字化管理、主配微灵活互动、设备一站式运维功能,每年可节约用能成本560万元,减少碳排放折合标准煤676吨。 这个智慧微电网是常州供电公司科技赋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今年4月,常州供电公司推动政府出台全省首个设区市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推进方案。方案提出,探索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新型智能微电网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打造区域内特色鲜明的典型示范。 在常州,智能微电网试点“四处开花”,已呈南北合围之势。 ——在武进,新型电力系统站网互动示范中心通过对光、储、充及办公照明、空调的灵活调控,最大可为电网提供400千瓦的调节能力。 ——在金坛,金湖路生产基地的微能源网建设如火如荼,已初步形成光储充、制冷、制热、制汽等多种能源形式与电网的协调联动,并首创绿电蒸汽储能新模式。 ——在主城区钟楼,新型智能微电网先导区已建成金瑞达智能微电网示范园区等微电网项目,年底将实现充电场站、楼宇、工业园区、企业四类微电网典型场景的全覆盖。 …… 微电网快速发展,对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12月,常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电网主配微协同控制运行平台投运,在江苏首次实现了区域电网与资源聚合商、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场站和微能源网等在内的主配微协同控制。 “就像是给主配微网建立了一套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将各处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合成思考,从而发出最适合全身协调运动的指令。”常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度员刘昕宇介绍,该平台汇集可调资源达3.5万千瓦,整体调节能力相当于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申报即答复”“开工即送电”
绿色低碳转型从生产延伸到生活
促进主配微协同和源网荷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