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戎装”到“红马甲”——记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

发布日期: 2024-09-12

从驾驶坦克到操控无人机,从手握钢枪到与铁塔线路为伍。他们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无论是紧张危急的抢修一线,还是用心用情的服务窗口,从“绿戎装”到“红马甲”,23年来,他们初心不改。

国网江苏电力系统首支共产党员服务队——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一系列的“国”字号荣誉实至名归: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金牌共产党员服务队……近日,记者走近这支不凡的队伍,了解背后的动人故事。

“随叫、随到、随修”
一句承诺,四任队长,23年坚守

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首任队长缪恒生如今已70岁整,两鬓虽已斑白,但身姿挺拔、精神矍铄,依稀可见当年军人的风采。缪恒生告诉记者,这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要从23年前说起。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如东县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用电量也随之攀升。而当时电网基础相对薄弱,用电高峰时容易出现用电故障。2001年7月,身为退伍军人的缪恒生在班组发起号召,由包括他在内的4名退役军人和两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一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承诺无论白天黑夜,还是风雨雷电,服务队“随叫、随到、随修”,24小时值班,365天无休。

六字承诺看似简单,做起来却绝非易事。“虽然脱下了绿色的戎装,但穿上鲜红的马甲,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肩扛重任、心系人民的战场。无论身处何方,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永远镌刻在我心里。”缪恒生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09年,队员刘跃平从缪恒生手里接过队旗,成为第二任队长。他引入了更为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红马甲、安全帽、抢修箱等装备,井然有序地摆放在指定位置,确保接到任务时能以最快速度整装出发……走进服务队,就像走进了一座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营,队员们时刻保持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状态。

社会在进步,电网在发展,怎样提高抢修速度,如何让老百姓家中的这盏灯亮得更好,是服务队历任队长关注的问题。2012年8月,第三任队长顾海峰上任后,运用电力企业实时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将历史抢修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台区情况,提供检修策略,大幅缩短现场抢修时间。同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台区异动,提前预判故障点,让服务队做到“未卜先知”,将故障影响降至最低。此后,“让老百姓的灯快亮起来”成为服务队的工作信条,并沿用至今。

援藏归来的郭鹏从前辈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一棒,成为服务队的第四任队长。2021年4月30日晚9点左右,“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可偏偏就在这时,一场12至14级的超强台风伴着强雷暴大雨、冰雹突袭如东,全县发生多起电杆倒伏事件,情况十分危急。

这天晚上,远在山东青岛陪家人出行的郭鹏急忙在群里指挥抢险工作。第二天一早,他便独自乘坐大巴赶回如东。其余在假期中的队员看到消息后,也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往公司赶。分组现场勘察、准备设备材料、展开抢修作业,全员投入战斗,奋战三天两夜,解决故障30多起。

郭鹏深知,只有提升服务水平,讲求服务成效,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他提出“五快抢修工作法”,构建“一个党员结对一个网格,一个党员服务一片群众”的“党建+网格化管理”的融合服务模式。如今,这支经过千锤百炼的队伍是同行中的“闪电侠”,能做到1分钟接单、2分钟研判、3分钟备料、城区18分钟到达、高压故障3小时复电。

日前,在如东洋口港阳光岛上,江苏首座海岛型变电站——阳光岛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土建工程全部结束,计划今年9月30日投运,可有效保障岛内已投运及在建的4座LNG接收站用电需求。针对像阳光岛LNG接收站这样投资金额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一对一”服务小组。针对海岛腐蚀性强的特点,服务队建立专班服务机制,确定采用防腐性优的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变电站设计和耐腐材料,并主动对接中船海装、重通成飞等新能源相关企业,为变电站加装屋顶光伏、智能风光储路灯,实现了零碳标准。

如今,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从一支只有6人的小队,发展壮大为覆盖全县的庞大队伍,拥有电力抢修、电力体检、项目保障3大组和17支分队,总人数达到180人。

续写《英雄归来》故事
大爱精神延伸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如果要问红马甲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意味着亲密战友的承诺,也意味着陌生人命运的改变。

2021年6月,以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余新明、陈炜等6人为原型创作的话剧《英雄归来》在苏州开明大剧院上演。该剧讲述了6名退伍回乡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归来坚守承诺、照顾牺牲战友家属的故事。该剧先后被搬上江苏大剧院等多个舞台,连演9个月32场,深受各方好评。

1984年,余新明和战友一起奔赴老山前线。临战前夜的战壕里,战友们彼此相托生死:“假如牺牲了,请替我为父母尽孝。”1985年,退役回乡的余新明等6人进入供电企业工作,但他们并未忘记那个承诺。余新明等定期帮助18位烈士家属检查室内线路和家用电器,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这份跨越生死的情谊,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台上,“英雄”的故事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台下,更多新故事在不断续写。

积小善成大德。多年来,这支党员服务队不仅在电力抢修的第一线冲锋陷阵,更将爱心与责任延伸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2010年7月,时任队长的刘跃平得知考取南京理工大学的陈少华不忍丢下重瘫母亲蔡红辉而心生辍学的念头后,带着队员赶到她家。“这是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你们有难处,我们来帮助想办法。今后孩子的学费、你的健康护理,我们都会尽力来帮助。”刘跃平将捐款送到蔡红辉的手中。两年后,蔡红辉不幸患上癌症,急需手术。刘跃平获悉后,再次组织队员们筹集了1.6万余元善款,帮助蔡红辉顺利手术。

主动与烈士家庭结对帮扶,深入社区、建立档案、开展志愿服务……先后资助孤寡老人、伤残军人、生活困难居民200多名,将67户贫困户列为长期帮扶对象,提供亲情服务2.5万余次。2015年以来,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累计捐款捐物总价值超百万元。

如东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仿佛绽放的报春花,带动国网江苏电力系统共产党员服务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先后成立100支党员服务队,汇集起3000余名共产党员,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方美芳、“爱心大使”韩克勤、“中国好人”周维忠、“服务明星”印斯佳等一批先进典型,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成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

奋进的脚步不曾停歇,光荣的使命还在前方。此刻,夏日的阳光,正洒向这个海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共产党员服务队如同那一抹光,给这里的百姓带来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