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终于站在了领奖台上

——省送变电公司征战国网输变电工程施工技能竞赛侧记
发布日期: 2024-11-20

近日,在济南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技能竞赛(变电)上,代表国网江苏电力参赛的省送变电公司荣获团体三等奖。该公司共选派8名选手参赛,杨增祥、谭嘉文在隔离开关安装调试项目中获得个人三等奖。

此次竞赛重点聚焦电缆与变电施工的关键环节及核心工艺,共有27家单位的300余名选手参加。

高手对决,他们战胜了一个个挑战

为期两天的技能竞赛设置了多个比拼项目,包括线路保护校验与故障排查、隔离开关调整等,既对参赛选手技术水平提出挑战,也是对团队协作与应急反应能力的考验。

第一天调试组的比赛项目包括电气试验和继电保护调试两项。首场参赛的省送选手严浩在排查继电保护故障时,凭借经验成功解决了3处,但最后一处却迟迟无法排除。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深知如果继续僵持下去,很可能会影响整个比赛进度和成绩,于是他果断放弃,虽被扣掉10分,但很快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后续比赛之中。

进行绝缘电阻试验时,严浩所采用的方法相对复杂,考官提醒此次试验可通过更为简洁的操作方式直接进行。撰写报告环节,他按照平时练习的一贯要求,一字不漏地进行了规范书写。但评委老师认为,只需清晰表述关键环节,适当运用符号代替部分文字即可。比赛结束后,严浩赶紧将这些重要信息告知队友王皓。“这次比赛设置的故障不简单,我分析故障可能被设置在了仪器内部。”严浩提醒王皓。随后,两人反复演练直至深夜。

第二天的比赛更加激烈,排除故障的难度也进一步升级。王皓汲取了严浩的教训,更加冷静地分析问题。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逐渐找到了故障的根源。然而,在排除过程中,又遇到了新问题。仪器内部结构复杂,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拆解和修复,但王皓没有放弃,一步步耐心操作,终于成功排除故障。

与此用时,刀闸组竞赛也十分激烈。杨增祥和谭嘉文充分利用赛前准备的时间,仔细观察刀闸初始状态、备品备件位置和数量、工器具配备情况等信息,提前考虑刀闸调整过程中的故障。

竞赛开始后,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刀闸调整作业,但由于设备安装初始状态误差过大导致无法实现部分功能验证等问题,也一度打乱了两人的节奏。花费大量时间调整后,杨增祥和谭嘉文发现比赛时间已经过半,但工作量仅完成一半。面对压力,两人当即调整策略,通过简化操作方法、均衡任务分工的方式争取时间。

“二次线芯搪锡本应是我的工作,但谭嘉文在我调整地刀的时候就把搪锡工作做好了,大大节省了我二次接线的时间。”杨增祥回忆。最终,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他们也顺利完成了相关操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备战竞赛,他们吃尽了千辛万苦

8月中旬,杨增祥就和刀闸组的其他3名队员开始备战。起初练习时,尚未确定正式比赛所用产品厂家。于是,他们选择调整难度较大的GW4-126D标准隔离开关。该产品设备支架较高、拐臂固定螺栓长形孔可调范围大、地刀支撑架可调,因此调整起来更加困难。

“选择调整比较困难的隔离开关作为训练对象,那么哪怕竞赛时更换成较为简单的开关,对我们的操作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不至于影响比赛信心。”杨增祥表示,刚接触时,队员们确实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各项指标参数精确调整至规范要求范围,但在教练的指导和队员的探讨下,大家不断优化调整方法、合理安排调整步骤,逐渐压缩调整时间。

接到国网公司竞赛通知时,队员们发现任务书与日常练习的内容存在些许差异,尤其是增加了二次接线的内容,这也是变电一次安装工的薄弱项。果然,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再次进行刀闸调整训练时,二次接线就耗时20分钟。

为解决这个问题,杨增祥建议将刀闸调整全过程分为调整前准备、主刀调整、地刀安装及调整、二次接线、参数测量这五个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分步专项练习,在每个环节上都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顺序、压缩时间。”他说。经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大家终于攻克了二次接线难题,综合水平大幅提高。

从7月底到10月12日,8名队员每日从早上八点半一直练到晚上九点,一天都未间断。10月2日,意外突然发生,继电保护组选手杜雨阳在训练中不慎扭伤脚踝,剧烈的疼痛使他几近无法站立。

同组选手印竹君悉心照顾,为他敷上冰袋,找来止痛药。团队领导专门前来慰问,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大家的关心让杜雨阳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尽快恢复、重返训练场的决心。随着脚伤的痊愈,杜雨阳很快又投入紧张的训练,并最终出现在了竞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