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掠过彭城大地的厂房楼宇,电流正循着智能电网的脉络奔涌,为半导体晶圆的精密制造注入动能,为纺织机的经纬交织输送活力,也为乡村屋顶光伏板架起“阳光变现”的桥梁。 “用电快不快、贵不贵、好不好”,这看似朴素的追问,实则是衡量营商环境温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标尺。 面对企业“快用电、用好电、用绿电”的民生期盼与发展需求,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以创新为帆、以服务为桨,书写“获得电力”的新答卷,让电力暖流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 全周期服务护航重大项目 接电“零延时”助推产业提速 以重大项目用电需求为导向,徐州供电公司打出全生命周期服务“组合拳”。组建并实体化运作市、县两级重大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为每个项目配备“客户+项目”双经理,实施“签约即介入”工作机制,并在项目建设阶段为其开辟物资“应急储备库”,在项目投产阶段提供能效诊断服务。 位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天科合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全球碳化硅晶片的主要生产商,其二期生产基地是江苏省重大项目之一。“去年8月,项目刚签约落地,供电公司就主动联系我们了。”天科合达安全环境部总监顾瑞祥说。 该项目规划总用电容量32万千瓦,徐州供电公司服务工作专班主动上门勘察,针对半导体产业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双电源四回路的供电方案。项目业扩配套工程建设期间,客户经理跟踪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项目经理坚持每周到场,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确保小问题当场解决、大问题协调解决。今年4月30日,项目顺利投产,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半月。 不仅如此,在项目投产之前,徐州供电公司还结合企业不同生产设备负荷特点,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建议企业合理规划1、2号用户配电室内12台配电变压器、4台高压发电机的分布;二是建议企业增设3台有源滤波装置,以此进一步提高电能质量。 天科合达的用电体验,在徐州并非个例。徐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项目管理专职袁宇介绍,仅今年上半年,徐州供电公司就完成了5个省重大项目的正式接电,全市67个市级重大项目接电“零延时”,高、低压业扩时限达期率全省第一。 “一行一策”精准赋能 降本增效让企业用电更省心 降低用电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徐州供电公司着力通过“供电+能效”服务,为企业提出节能建议。 今年4月,徐州供电公司根据《纺织行业用能报告》,针对徐州虹纬纺织公司高耗能设备集中、空调和除尘系统能耗占比高的特点,提出了空调风机变频调控、除尘系统改造、细纱吸棉风机联动控制等一系列节能建议。该企业采纳后,降低了无效能耗,年可节电30万千瓦时。 这份《纺织行业用能报告》,源自徐州供电公司建立“一行一策”综合用能服务体系。该公司深入分析纺织行业原料处理、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各个流程的用电负荷占比及特性,从用电容量报装、电价政策执行、绿色用能等方面提出能效提升建议,形成《纺织行业用能报告》。 包括纺织行业在内,徐州供电公司聚焦徐州重点打造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深入分析工程机械、新材料、医药健康等十大行业的生产机理及负荷特性后,基于不同行业的核心工艺流程,围绕安全用电、绿色用电、节约用电、经济用电等方面,辅助用户精准开展测算,降低用户业扩报装成本及综合用能成本。 今年以来,徐州供电公司通过这项特色服务举措,已为金阳硅业、弘元新材料、普路通纺织等多个项目提供业扩报装容量合理化建议,节省企业投资成本500万元;指导120家企业合理选择基本电费的容量或需量,优化功率因数;推动恩华药业等企业建设中央空调智慧管理系统、综合能源监控系统,较此前节能25%以上;为51家芯片制造企业制定用电稳定性提升方案。 “阳光保供”激活绿电 构建清洁低碳供电新生态 今年入夏以来,徐州电网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8月20日12时40分,最高用电负荷攀升至996.6万千瓦。当时,低压分布式光伏出力达527万千瓦,占最高用电负荷的53.2%。 光伏发电有力支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背后,是徐州能源结构的变革。截至今年7月底,徐州发电总装机2178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823万千瓦,仅次于煤电的1109万千瓦,成为第二大主力电源。自然人用户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550万千瓦,居全省第一。 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为了让新能源“发得出”更“用得好”,徐州供电公司部署了智能传感设备与数字监控系统。一旦出现光伏出力骤增或骤减的情况,系统能够实现秒级响应并发布调节指令,确保电网安全。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与气象预报,将区域光伏发电出力预测误差控制在4.5%以内,为充分发挥光伏发电的保供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徐州供电公司针对光伏零散开发效率低的问题,试点推广分布式光伏整村连片开发模式:由政府统筹管理、集中监管,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并做好整村接网工程,吸引光伏开发企业参与进来,保障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高质量运行。 今年2月,新沂市双塘镇双井村分布式光伏整村连片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全村光伏用户有56户,占可开发用户数的81%,总容量达2709千瓦。所有光伏统一接入10千伏双井2线,并与用电负荷较大的10千伏双福线通过功率互济,实现光伏发电就地消纳。“按照光伏板使用寿命25年测算,全村光伏总收益约640万元,与零散开发相比,能提高近30%。”双井村党支部书记仲保文说。 让屋顶“生金”,徐州供电公司还创新推出“绿电合伙人”共建模式,把政府、企业、投资方拉到一张桌子上,并在徐州高新区试点。 由徐州高新区政府出政策,国网徐州市铜山区供电公司当顾问,引来投资方出钱,产业园区出地建设,将含有光伏发电的微电网由“单方建设”变成“多方共建”,构建起“政策支持+技术保障+资金注入+场景落地”的生态闭环。 4月10日,“绿电合伙人”共建模式下的首个项目——徐州丰车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光储充空”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并网。项目建设中,铜山区供电公司成立服务专班,开通绿色通道,从方案设计到验收并网的流程缩短了30%以上。该项目每年发电量约680万千瓦时,年获利预计超过6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