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巡礼】电助外贸“名片”更亮更“绿”

发布日期: 2025-02-18

 

2月12日凌晨3点40分,一列满载着出口货物的中欧班列从南通海安站缓缓驶出,奔赴万里之外的越南河内。中欧班列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班列上的一箱箱货物,就像一张张发往世界各地的“名片”。

这是春节后长三角开往东盟地区的首趟中欧班列,共装载集装箱35个。其中的货物就包括由乐荟文具南通有限公司生产的信封、笔记本、文件夹等。

从中欧班列(海安-东盟)2020年5月开通至今,乐荟文具已有332车厢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为了助力这家民营企业发出去的“名片”更绿色、环保,源头生产更节能、高效,电力人一直帮忙出谋划策。

2017年8月,乐荟文具全厂由上海搬迁到南通海安,开启了与江苏电力的不解之缘。

为企业安装临时用电时,国网海安市供电公司发现,企业新厂占地面积2万多平米,如果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板,将为企业省下一大笔能源消费成本,此外原先老旧燃油叉车也存在一定消防隐患,如果换成电动叉车,无疑将增加一道安全保障。

经过反复测算,乐荟文具下定决心,引进印刷、模切、糊盒、包装等一系列全电生产设备,老旧燃油叉车换成5辆崭新电动叉车,同时在厂房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

厂房建成后,乐荟文具产能大幅跃升,加上光伏能源加持,平均每年电费支出不仅减少约6万元,余电上网还可额外获取1.2万元,企业总能耗降低了35%。

2018年11月15日,中国日报上一则《“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越两国合作带来新机遇》的报道,引起了乐荟文具企业负责人张磊的注意。能不能在越南建设分厂,把海安的经营模式复制过去,给企业增加机遇的同时,与他国分享发展红利?

然而,在越南复制“中国经验”,情况要复杂得多,稳定的电力保障更是先决条件。为论证跨国办厂的可行性,乐荟文具带着这道“难题”找到了海安市供电公司。海安市供电公司通过多方论证认为,厂房设在越南首都河内较为适宜。

2019年6月,占地约28亩的乐荟文具分厂在河内正式投产。海安市供电公司还协助企业搭建了“智慧决策平台”,通过录入厂区设备的用电量和日产量、日损耗率等多个指标数据,结合国际运输成本、汇率计算、市场需求3个外部参数共同建模分析,计算出工厂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

在电力人的智慧“护航”下,短短3年,乐荟文具为越南提供近500个就业岗位,培养了35名专业技术人才,并在越南初步实现了全电气化的“中国模式”,自身也升级为产品远销北美、中东、非洲等地的国际知名企业。

2020年5月,中欧班列(海安-东盟)正式开通,为“一带一路”推进按下加速键,也让更多跨国企业搭上了“顺风车”。

通关效率在提升,物流成本在降低,企业订单在增多,想要吸引全球更多市场的目光,还需进一步提升“软实力”,而在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中,当地供电公司为乐荟文具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变得更加“绿色”。

2022年以来,海安市供电公司主动上门开展绿电需求调研,同时紧扣企业节能降耗需求,开展能效走访,为企业出具节能诊断服务报告,制订详细的电能替代计划,让越来越多的低碳、环保元素成为企业“绿色名片”。

据了解,乐荟文具计划继续扩大投资,国内外同步发力,在海安原厂址附近和柬埔寨同时兴建厂房,届时所有新厂房将全部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将更多低碳环保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