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陶留海,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部五级职员兼带电作业技术专责,正高级工程师、首席技师。27年坚守一线,带领团队开展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研制的±1100千伏带电作业屏蔽服等工器具和作业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8项,参与编写论著18部。曾获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质量奖个人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干事业要有精神和恒心,更要有责任与担当。”陶留海说。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陶留海始终扎根超高压、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生产一线,创新研发多项带电作业关键技术,攻克高电压等级线路带电检修难题,推动输电运检效率显著提升。 刻苦钻研提升技能 1998年,陶留海从电力技校毕业成为一名送电线路架设工,一年后转岗成为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工。输电运维带电作业“高电压、强电场、高空作业”的复杂性给他带来了新的挑战。陶留海主动请教老师,白天扎根检修现场实践摸索,晚上挑灯研读专业书籍图纸。三年的时间,陶留海就从“专业小白”蜕变成检修现场“活地图”。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陶留海坚持在竞赛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成长,通过实战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淬炼核心能力。竞赛训练期间,陶留海每天晚上看书学习到深夜,掌握知识点后,把要点总结成册分享给团队其他成员,助推团队整体理论水平显著提升,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他还以教练、裁判等身份多次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2021年6月,陶留海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创新探索攻关难题 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能在不影响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实施消缺,是保障特高压电网安全运行的核心技术。 随着河南特高压电网发展,陶留海和团队日常负责带电作业的输电线路包括我国第一条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世界首条最高电压等级±1100千伏吉泉线等特高压工程。 为维护好电网设备,陶留海带领团队从创新研发带电作业工器具入手,勇攀特高压技术高峰。 “如果把三维点云建模技术应用到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评估中会带来什么?”2023年,陶留海在工作中发现传统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评估主要依赖查图纸、经纬仪测量、上塔绝缘杆测量等方式,存在效率低、数据维度单一等问题。 陶留海带领团队运用无人机对输电线路杆塔点云数据进行采集,深入分析等电位带电作业方式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邻近带电体、邻近接地体等距离的把控,创新性地将杆塔点云数据、典型带电作业工况参数、安全距离阈值等核心要素,与三维建模、仿真分析技术深度融合,成功研发了等电位带电作业数字仿真系统,为超高压、特高压带电作业安全管控提供了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团队智慧的结晶。”陶留海说。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先后完成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及其接地极线路、±1100千伏直流线路等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创新成果50余项,完成世界首次±1100千伏线路电动升降装置进入等电位作业,研制世界首套±1100千伏带电作业屏蔽服等工器具,填补我国多项超高压、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空白。 潜心授业培育人才 秉持“甘于奉献、潜心育人”的信念,陶留海积极为超高压、特高压事业人才储备贡献力量。他坚持采用“创新+实训”培训模式,开展导师带徒和技术帮扶,参加了我国首套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培训项目开发和特高压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建设,编写特高压输电带电作业系列培训教材。 4月23日,陶留海的徒弟——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初级输电带电作业工许泽华,身着全套屏蔽服,在500千伏马惠线169号杆塔处,娴熟地完成了线路销子缺失缺陷的带电处理工作。两年前,许泽华还是一名500千伏变电站值班员;如今,他已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高空带电作业的技术能手。“师傅的言传身教,是我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许泽华说。 多年来,陶留海累计为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1万余人次,培养省级技术能手人才4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6人、技师10人。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陶留海还承担着特高压带电作业理论教学和实操培训任务,应邀到新疆、福建、内蒙古、青海等地传授技术技能,累计为全国20余个省份培养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6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