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公司:麦香阡陌里 电力助丰收

发布日期: 2024-11-08 信息来源: 高淳区供电公司

10月23日,在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烘干、装袋等一气呵成,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热闹忙碌的丰收景象。

陈福明是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青枫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10年前,陈福明回乡创业,种植了370亩农田。一到农忙时节,春耕秋收全靠人力,陈福明忙得不可开交,可粮食生产效率却难以提高。2019年,陈福明的女儿陈蓉在网络上了解到电动播种机的优势,便和父亲商量着购置几台。

购置播种机后,陈福明发现电不够用了,赶忙向供电公司求助。高淳区供电公司东坝供电所工作人员史明栋跟同事一起上门服务:“您可在‘网上国网’APP申请办理扩容业务,提交相关材料后,我们争取在播种前为您接上电。”从申请扩容到现场通电,仅花费5天时间,陈福明赶在小麦播种前用上了电动播种机。

有了可靠电,陈福明的产业也逐步扩大了。如今,陈福明的农田扩充至12000余亩,种植面积南京第一。这几年,他陆续购置了播种机、植保机、无人机等80余台农业机械。从播种、灌溉,到收割、烘干,小麦生产实现了全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陈福明的农场不仅种植小麦,还种植油菜、水稻等作物,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鸭”声一片。在南京高淳,电力不仅助力陈福明的农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的转变,也为“稻鸭共生”的创新养殖模式带来活力。

在位于固城街道义保村江家墩的南京市高淳区秋亚家庭农场,一只只生态鸭在稻田间嬉戏,一幅和谐的田园风光图跃然而出。“鸭子在稻田里吃掉杂草、虫子,粪便也就落在稻田里,对于水稻来说就是上好的肥料。鸭子的踩踏使水稻根系更牢固,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了水稻品质。”稻田的主人孔秋娣正带领村民们收割水稻。

回想起创业之初,孔秋娣记忆犹新。稻田的抽水灌溉是保证稻鸭生长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水稻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需大量引水,对农田灌溉水量和用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仅如此,孔秋娣购买的雏鸭需要稳定的电力确保养殖环境的恒温恒光。

固城供电所在了解到孔秋娣的需求后,进行台区线路的提档升级,架设农灌线路236米,增设抽水泵站1个,安装田间沟渠电箱3处。同时,在农作物播种期、萌芽期、生长期、成熟期等重要农时节点,定期至农场巡检护电,持续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解决了用电问题,我这才能放开手脚干,下一步我想扩充生产线,把稻田鸭加工成成品鸭销售,和乡亲们一起创造更多的收益,到时候还得让你们供电所来帮我接电咧。”孔秋娣笑意盈盈地说道。

如今,走在农场的田埂上,稻翻麦浪,肥鸭争食,喷灌系统高效运作,电气化生产随处可见。“秋亚牌稻鸭米”的生产规模从500多亩扩充至2000余亩。截至目前,孔秋娣创建的“秋亚牌稻鸭米”先后获得“江苏好大米”特等奖、“南京好大米”金奖等荣誉。

为确保春耕秋收等重要农时节点用电安全可靠,高淳区供电公司以“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全面梳理辖区内农业生产用电需求,进村入户开展安全用电巡检和宣传,及时了解农户用电需求,对生产用电线路、设备定点定时检查,并根据走访的情况,制订专项保供电方案,主动上门为客户服务,提高办电效率。

近年来,高淳区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粮食加工及烘干企业迅速增多。2019年,高淳区供电公司打造了全国首个粮食烘干全电气化示范区,每年预计可减少煤炭用量2236吨,减少客户燃料成本61.6万元,烘干效率提升了约30%,为高淳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