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盛,2025“浪漫高淳有金花”春季活动在南京市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启幕。景区内人头攒动,田间小径上挤满了手持自拍杆、满脸笑意的游客。美食市集里香气四溢,火锅派对上欢声笑语,花海簪花、非遗表演等活动现场人山人海。 去年,高淳凭借举办金花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64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3.1%。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的倾力相助,以及在供电助力下默默耕耘的“新农人”。 在高淳区东坝街道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金色的花海宛如热情的主人,张开怀抱欢迎八方宾朋,它的主人就是“新农人”魏清。禾田越光合作社以种植油菜和水稻为核心产业,同步发展冬枣、蜜瓜等多元化农产品,目前拥有种植土地1620亩,仅油菜年产值就超过300万元。 2012年,42岁的魏清回到家乡高淳,流转承包290亩土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创办了禾田坊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经商出身的他起初并不会种田,甚至连杂草和秧苗都分不清。 传统的种植方式让魏清吃尽了苦头:油菜播种深浅不一、施肥全凭经验、虫害治理依靠人力喷洒农药……这些传统方法不仅效率低,还常常导致作物生长参差不齐。 魏清边学边干,始终跑在探索农业新路的最前沿。插秧机、收割机等各种农具新产品,他都带头试用。2019年,魏清牵头成立了禾田越光合作社,电泵、电烘干机、恒温设备等一个个现代化装置出现在了合作社的田间地头。 “老魏,你放心用电,我们会定期巡检电力线路、设备,有任何用电问题就打电话,我们随叫随到。”在一次用电检查中,东坝供电所电力网格员韦言欣的话,让魏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想要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坚持科技化、机械化。” 2022年,合作社田地位置扩大到砖墙镇邢王村和潭口村,油菜亩产量达到140公斤。如何进一步提升亩产量,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当年5月,魏清引进了无人机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尝试精益化管理模式。随着设备的不断增多,用电需求也随之增大。得知情况后,韦言欣迅速与砖墙供电所的专业技术团队沟通。砖墙供电所根据合作社在供区范围内的农田位置和用电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供电改造方案。与此同时,他们还帮助魏清对田间的智能设备进行测试。 有了电力的保障,魏清的“无人化农场”计划一步步变为现实。2022年6月,他陆续引进无人收割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拖拉机等设备。为了提升田间的用电覆盖范围和用电的便捷性,砖墙供电所为其新增了10只容量为20千瓦的电能表。期间,韦言欣还根据位于东坝街道的合作社厂房内电烘干等设备的功率和使用时间,结合厂房规划,为魏清提供了线路敷设建议,并预留了未来新增设备的扩容空间。 经过在田间的测试和调整,这些智能化设备开始大显神威。如今,只需两名员工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就可以完成东坝以及砖墙区域内农田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操作。无人机施肥和撒药更加精准,并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每亩田地油菜产量增长至165公斤,减少用肥30公斤,降低成本120元。更重要的是,这种“三减”(减肥、减药、节水)模式让农业更加绿色可持续。 “现代化农业离不开电,有了电力的坚强保障,‘云端种田’才真正成为可能。”魏清感慨道。如今,周边许多村民也纷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农机服务和销售渠道支持,帮助近3000户村民实现增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