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9日,南京望江—莫愁22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完成投运,标志着苏北绿电输送到南京主城的“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通,为南京主城区新增一条绿色“能源大动脉”。 在江苏,电网负荷和电源总体是呈逆向分布的。风电、光伏等电源集中于长江以北地区,而用电需求却集中于长江南岸。作为能源消费大市和能源资源小市,南京的电力从何处来?据介绍,电从海边来。盱眙—秋藤500千伏线路将盐城的海上风电、淮安和徐州的太阳能发电输送至南京,再经秋藤—望江220千伏线路跨江进入主城,最大可提升约100万千瓦的供电能力,从根本上缓解南京西部地区供电紧张局面,同时显著提升长江两岸电网互联互通能力,满足了清洁能源在长三角地区的优化配置需求。本次望江—莫愁220千伏线路投运则是为绿电直接进入主城核心区开辟了更为纵深的通道。 在望江—莫愁220千伏线路建设过程中,供电人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采用了综合管廊、新建盾构和明挖隧道通道敷设等多种“工法”。其中,盾构隧道1.14千米位于住宅密集区,最小水平间距仅11.5米,且下穿、侧穿、上穿多条重要管线、桥梁、地铁。“为确保施工安全,南京供电公司采用三维设计,实现复杂地下管线布置、施工模拟等可视化展现,并特邀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团队论证盾构始发、掘进、接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对周边设施进行保护。”项目负责人、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四级专家蔡可庆告诉记者。 据了解,望江—莫愁220千伏线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该工程利用扬子江大道综合管廊敷设电缆,全线路径综合管廊利用率高达77%。同时,工程贯彻“科技减人、机械替人”的理念,机械化应用率达90%。“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利用智能建造、绿化施工和机械化施工等方式,与常规人工对比,效率可以提升30%到40%。”蔡可庆说。 记者了解到,预计到“十四五”末,南京500千伏“O”形双环网输送能力将显著增强,220千伏电网形成“五片六环”的网架结构,让更多区外来电“送得进、落得下、供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