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返乡的列车启程,当绚烂的礼花绽放,在灯火阑珊处,总有电力人的身影。这个春节,他们守护电网安全,全力保障供电,他们奔走乡村城市,为民排忧解难。这个春节,他们温暖了每个游子回家的路,点亮了每一户团圆的灯。 在 地 下 十 米 处 守 护 春 运 1月28日,一辆辆春运列车从高铁南京南站驶出。与此同时,在高铁桥梁地下十几米的220千伏九南线电缆隧道内,南京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员工饶环宇正在进行特级巡视。 今年春节,饶环宇和同事们负责保障高铁供电“大动脉”的安全运行。主供高铁的有6条220千伏电缆线路,穿行在3个地下电缆隧道内,九南线电缆隧道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饶环宇当天巡视的第一站。 在隧道入口,饶环宇再次检查了自身安全和检测设备,这些设备总重达十几斤,在巡视中需要全程携带。通过一段旋梯下至底部后,长达5公里的电缆隧道全貌便展现在眼前。当上方高铁列车呼啸驶过时,地下也能感到明显的震动。 “以隧道入口为界限,向南京南站方向,重点检测电缆本体和中间接头运行温度、接地电流等关键数值。”开始巡视前,饶环宇和同事邓敬方再次明确了工作任务。 和地面的严寒截然相反,地下隧道内的温度高达25摄氏度。加上频繁站起、蹲下、检测、记录,不到10分钟,饶环宇的额头就布满汗水。“这一段是异常气体多发区域。”对隧道内每一处隐患点,饶环宇都了然于胸。他立即安排开启风机排风,并使用气体检测仪确认无异常后,才继续巡视。 3个小时后,饶环宇完成了整条电缆隧道的巡视,返回地面。在乘车奔赴下一处隧道的途中,他将刚才的巡视记录通过移动终端,上传到电缆精益化管理平台。 来自湖北咸宁的饶环宇,已是连续第二年选择留宁过年。“2020年初,我在湖北家乡志愿参加了3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抗疫精神’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今年春节,我和女友约定: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饶环宇说。(蔡诗伟张琪) 移 动 “ 充 电 宝 ” 温 暖 返 乡 路 1月27日下午,在京沪高速沭阳县服务区充电站内,返乡过年的史天龙通过移动“充电宝”——多功能移动式储能车,无需排队等待就充上了电。 春节临近,正是返乡高峰期。当天,长年在外打工的史天龙带着妻女,驾驶新买的电动汽车返回沭阳老家过年。“进入沭阳境内,车上的电池还能跑80公里,由于疫情,部分路段实施管控,因此需要绕道而行,要是中途不充电的话,恐怕到不了家。”因此,史天龙决定先前往服务区充电。 可是,服务区内仅有的4个充电桩均在使用中,已没有空余的桩位。“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有时要等上几十分钟甚至更久。”史天龙说。不过这次有些不同,移动“充电宝”让他免去了排队之苦。 原来,为应对高速充电排队的难题,当地供电公司早有准备。沭阳地区每年外出打工者约有50万人,春节前,返乡车流量巨大。在当地最大的高速服务区,沭阳县供电公司派驻了一辆移动式储能车,以备应急之需。该车可同时供3辆常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不到1小时,就能续航100公里以上。 不仅是沭阳,在无锡梅村、泰州广陵、苏州阳澄湖等服务区,均配备了这样的移动“充电宝”,各地还组建了“高速优充”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驻现场服务春节返乡人员。 “除了帮我解决充电问题,供电志愿者为我们一家准备了姜茶暖胃,让我这趟返乡之旅倍感亲切。”史天龙说。(王松竹 汤德宏) 跨 越 “ 林 海 ” 踏 冰 巡 线 1月29日凌晨,苏州吴江地区迎来入冬第一场雪,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由于树枝积雪碰线,多条10千伏线路履冰运行。6点45分,桃源供电所运维班班长钱卫林等一行人出发开始线路特巡工作。 吴江区桃源镇位于江苏最南端,素有“林海酒乡”之称,辖区内树木茂密,电力架空线路穿树而过。当天巡视的10千伏永康线,全线长17.35公里(含支线),65%以上位于西亭村的密林丛中。 从桃源供电所出发,行驶15分钟后,巡线人员在一片高大的香樟林前下车。穿着长筒雨靴,徒步进入树林。林间寒风刺骨,空气湿冷。道路湿滑,大家相互搀扶前进。遇到沟壑陡坡,只能手脚并用。不久,冰冷的雪水就浸透了纱手套。钱卫林走在前,不时用油锯清理路上的杂树枝。 “西亭村是桃源镇树木最密集的村,2008年初暴雪时,这里线路受灾严重。此后,我们针对树线矛盾开展了专项整治。”钱卫林拍了拍身上的雪水说,“仅10千伏永康线路沿线,去年修剪了近5000棵树木,占整个桃源镇的一大半。好在,这次积雪覆冰情况不太严重,冰已逐渐融化。” 一路上,从主线到支线,从高压开关到变压器,巡线人员逐一检查每一处电力设施运行情况,防止线路积雪履冰后发生跳闸。他们还对树木上的积雪加以清理,对危及线路安全的超高树木及时修剪。 顶风踏冰3个多小时后,巡线人员踏上了返程,并在途中讨论着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寒潮保供、树障清理等工作安排。(周曙亮) 电 工 “ 书 记 ” 的 新 春 一 日 从早晨6点多到晚上8点多,帮村民存电费、看望五保老人、帮助村民检查电箱……这是1月25日,春节前夕,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的普通一天。 这个春节,周维忠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他有了一个新身份。2021年底,周维忠被仪征市委组织部选派,担任仪征市经济开发区沿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短短一天之内,他用自己的电动车和“铁脚板”,将6.6平方公里的沿江村跑了两遍。 早晨7点,周维忠收到了4户村民委托他代缴的电费。这一沓电费里,有不少五元十元纸币,还有硬币。由于30多年为村里服务,村民对周维忠十分信任,将扣缴水电费的存折放在他这里,其中不少是腿脚不便的老人。周维忠每次都为他们跑腿代存。 10点多,周维忠到了银行。4户村民的电费总共2000多元。每存一户,他都要签上“周维忠代”几个字。户头这么多,会不会弄混?周维忠说:不会。因为每一家的信息,他早已烂熟于心。这样的举动,他已经坚持了12个年头。 忙完这些,已是中午。吃完午饭,周维忠带上自购的米和油,去看望75岁五保老人鸦杏福。鸦杏福患有小儿麻痹,孤身一人居住。周维忠与他嘘寒问暖,还检查了家里的电表。在沿江村,像这样被周维忠关怀着的孤困老人,还有八九户。 随后,周维忠又来到了沿江村党群服务中心,协调和解答村民的涉电问题。这也是他作为第一书记的职责。村里人都知道,用电有疑难,找这个穿着电工服的第一书记准没错。 忙完一天工作,吃完晚饭,已是晚上8点多。周维忠说,还有几家电费要催收,于是,他又跨上电动车,奔波在乡间的夜路上。(黄雨晨 庄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