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刚结束持续数日阴雨的苏州,迎来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9时30分,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专用变电站之一的110千伏轨道跨阳路变电站内,电力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对其中一条进线电缆进行耐压试验的准备工作:挂试验线、布置发电车、检查耐压试验装置…… 安全线外,项目负责人褚文杰密切注视着试验区域内的作业人员和工作进展。他是国网苏州市工业园区供电公司营业业务专职,同时也是国家电网江苏电力(苏州韩克勤)共产党员服务队的一员。 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是江苏省重大、苏州市重点项目,线路串联起苏州高新区、姑苏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要功能中心和枢纽地区,建成后将进一步缓解市内交通拥堵状况。跨阳路变电站能否及时投运,直接决定着轨道交通8号线能否如期通车运营。 离变电站正式送电仅剩20天左右时间。此时,室外地表温度已经超过39℃,地面的轮廓在高温炙烤下变得模糊起来。褚文杰厚厚的工作服已经完全被汗水浸湿。 “耐压试验是跨阳路变电站项目收尾阶段的重要环节,我不能有一丝懈怠。”褚文杰说。随后,他向试验线下的工作人员示意抓紧离场,准备正式开展试验。 褚文杰是去年刚入党的青年党员。他告诉记者,轨道交通8号线是重要民生工程,电气项目涉及规划、设计、施工、接电等各环节,还要和市政、交通、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千头万绪。 这项工程的背后,有来自各个部门像他一样的共产党员在默默奉献。 “我们主动对接用户,积极协调外线电缆通道、合同签订等事宜。同时,来自发展部、营销部、建设部等部门通力协作,对接进站施工、联合验收等事项,全力缩短流程时间。”褚文杰说。 与变电站调试工作一样,跨阳路变电站外线工程也在紧张推进中。 14时30分,记者赶到位于园区中央公园路段的跨阳路变电站西线通道建设现场。 此时,闷热潮湿的电缆井内,外线工程项目负责人、苏州苏能集团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业务二部项目专员张绪杰穿着厚厚的防水靴,正弯着腰,在2.6米宽、1.7米高的空间内来回穿梭,查看电缆支架安装作业情况。 跨阳路变电站共有东西两回110千伏配套出线。自去年12月东线工程进场以来,张绪杰就组织倒排工期、细化施工方案,克服了施工条件恶劣、组织协调难度大、地质条件差等困难,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项目部仅在半年内便顺利完成了东线通道及电缆敷设施工。西线工程自3月开工建设,计划于9月底投运。 张绪杰入党已12年。这半年多,他的双休日、节假日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任务重、工期紧,党员身份时刻提醒和鞭策我,必须坚决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张绪杰说。 电缆通道建设过程困难重重,但没有难倒张绪杰和他的同事们。 敷设东线电缆时,考虑到敷设路径较长,张绪杰和项目部同事反复研究,最终决定采取“见缝插针”的跳跃式敷设施工,将原本8公里的敷设路径分成了5段,节省了1个半月工期。 电缆敷设路径不仅长,途经路段也十分复杂。张绪杰介绍,电缆先后穿越娄江河、苏惠路、星明街等河流与交通要道,并与燃气等市政管网交织,给施工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当涉及利用已建或待建电缆通道开展敷设时,他和项目部的几名党员一起,充分考虑到燃气等管线与路面结构,多次与市政物业、交通等责任单位沟通协调,与设计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施工方案。 西线通道苏绣路至现代大道段,原先的通道规划需将侧分带与中分带的绿化全部迁移。但在现场管线摸排中,张绪杰等发现,只要向西偏移1.5米,就能避免侧分带绿化的迁移。可这样一来,用于施工作业的范围仅剩两个车道共7米宽场地,对施工极其不利,但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目前,西线工程正在进行电缆通道施工收尾工作,7月底通道就将全部完成。“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绿色还给社会。我们多做一点是一点。”张绪杰说。 苏州是我国首个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今年,苏州轨道交通计划实现九线并进,开通总里程达350公里左右。从2012年的“一条线”到如今的“一张网”,“轨道上的苏州”正加速奔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按照计划,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将于9月底通车运营,所有的电力配套工程也必须在9月底前全部完成。褚文杰和张绪杰都表示,在剩下的两个多月时间内,他们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克服高温天气带来的困难,抢抓工期,与“轨道上的苏州”并肩奔跑,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尽责尽力。 火热的苏州,火热的现场,记者看到的是冲锋在一线的共产党员那颗火热的心。年轻党员敢打敢拼,在当天高温下突感不适的褚文杰,休息片刻又重新披挂上阵;老党员吃苦耐劳,记者了解到张绪杰从项目开工便鲜少有休息日,却没有丝毫抱怨。他们奋力拼搏,只为换取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有序推进,确保轨道交通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按时投运,造福姑苏城和姑苏百姓。 繁重的任务没有让他们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本身,他们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常怀大局意识,“啃最难啃的骨头”是他们对共产党人这一身份最朴素的理解。 接受采访时,两位党员一再表示,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不是他们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得来的。正如他们所说,一项重大电力工程的完成是多部门、多专业通力协作的结果。他们顾大局、舍小我,抢抓施工工期、保障工程质量,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稳稳的电力保障服务。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无论是“独角戏”还是“一起拼”,都彰显出了国网江苏电力系统广大党员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的本色。 高温终将褪去,但他们在高温中奋斗的印迹却会长留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