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报:破解充电难题 畅享绿色生活 ——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在北京和苏州两地“上岗”

发布日期: 2022-10-21 信息来源: 苏州供电公司

破解充电难题 畅享绿色生活

——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在北京和苏州两地“上岗”

“使用手机‘呼叫’,充电桩就‘从天而降’,省去了排队充电和安装充电桩的麻烦,充电服务的变化太大了!”10月18日9时许,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1号办公大院地下公共停车场内,电动汽车车主王伟行体验了一把为爱车“空中充电”后感叹道。

王伟行称赞的充电新服务,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发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落地北京的项目提供。该系统的“上岗”,改变了传统“一车位一充电桩”的固定充电模式,实现了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

“前几天,去附近商场下面的充电区充电,好不容易导航过去,结果充电位被燃油车占了。”王伟行回忆道。而眼前停车场内的全电共享充电机器人,彻底打破了这一充电难题。

在该停车场的共享充电服务区内,共有40个车位,其顶部由两条长约180米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起来,一条作为电源,在每个车位上方都留有插座;另一条平行轨道是机器人移动轨道,轨道上停留着1台机器人和2台充电枪。“只需要用手机扫码登录‘亿网充’小程序,填写好停车位号码,向轨道机器人发出充电指令,机器人就会抓取一台空闲充电枪移动到电动汽车上方,并将其连接到电源插座,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王伟行说罢,便握起连接电源插座后已自动放下的充电枪头插入电动汽车充电口,开始为爱车充电。

10月16日上午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的王伟行感慨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用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就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以苏州为例,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万辆。

“3年前,在我们小区,电动汽车还是稀罕物,现在已经随处可见,共有30多辆。”位于苏州市区劳动路旁的仁恒江湾雅苑小区的物业经理王正道说。

车子多了,充电问题就多了。“今天你申请,明天他申请,小区内施工不断,既破坏绿化环境,又影响生活质量,还有一些车位因为没有产权证,无法申请安装充电桩。”王正道道出了这几年工作中接触了解到的充电难题。

为此,今年6月,苏州供电公司以江湾雅苑小区为试点,研发推出了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通过把充电设施从地面移向空中,利用机器人控制、物联网、调度算法等技术,精准控制充电枪移动到指定车位,实现“桩找车”,助力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江湾雅苑小区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该小区物业投资建设,并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充电机器人系统的充电功率为11千瓦,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充满。考虑现在这片区域的新能源汽车还不算多,我们暂时只部署了1台充电枪,目前可以满足小区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增多,后期可以灵活增加充电枪数量。”王正道说,“通过物业统建统管方式,既最大程度避免了一家一户安装充电桩设备的资源浪费,减少反复施工的不便,又能够统一管理,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同时,提高用电安全性。”

据统计,截至10月18日,该系统已经为江湾雅苑小区居民累计提供充电服务181次,充电量超过5200千瓦时。

10月16日下午,党的十八大代表、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党支部书记韩克勤在收视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会同3名工作人员赶到江湾雅苑小区,对第二代全电共享移动充电机器人系统进行调试。

“听了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备受鼓舞、干劲更足。”韩克勤表示,该公司将根据百姓需求,加快开展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的迭代升级,并推进该系统在苏州23处、北京2处场所的推广应用,“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客户侧节能减碳,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我们将加快推进充电机器人系统在老旧小区、商场等场景的布点应用,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形成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让电力科技融入美好生活。”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蔡榕表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