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青春100年】锚定航向 积蓄力量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 2022-05-18 信息来源: 1

4月8日下午,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团委联合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团委、妇联和盐城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中心,在盐城公司党员政治生活馆共同举办“青年交流提素养,联学联建助振兴”主题团课,通过共建共学扩展青年使用,促进青年成长。

此次团课是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精神素养提升系列团课之一。今年2月以来,该公司团委以提升青年精神素养为目标,聚焦“青联?研学”“青思?明德”两大主题,组织青年员工在新老对话中感悟时代伟力,引导青年提志气、强骨气、增底气。

绘制图谱,悦见青春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月22日,盐城响水县97岁抗战老兵、中国好人周仁甫家中小院传来动人旋律。该公司8名团员青年簇拥着周老开展着实景团课,聆听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斗故事。

对于该公司的青年钱明达来说,电网工作现场已经变得些许陌生。“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基层工作了,去现场很少,对电力设备的了解不多,想再去电网发展的前沿看看。”但国网盐城供电公司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实景团课图谱很快满足了他的愿望。图谱中汇聚了盐城市8个红色地标性建筑或电力场所,只要和图谱上感兴趣的团课地点联系人联系,就能到现场参加团课。

2月23日,在钱明达的联络下,该公司18名青年团员一同走进了500千伏鹤栖变。“为实现江苏沿海新能源电力的全部消纳,江苏电力人在沿海架设起一条宏伟壮观的绿色能源大动脉——沿海二通道工程。500千伏鹤栖变作为沿海二通道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对沿海新能源电力的完全消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负责人徐新亮自豪地向青年们介绍道。

图谱为青年们拓展视野,学习第一线的知识提供了学习路线图。在宋红浩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劳动模范宋红浩为大家讲解了基层供电所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创新设备,让不同岗位的青年员工进一步了解到基层的工作状态。“我在物资部工作,虽然也经常开展一些创新课题的研究,但供电所里这些充满想象力、接地气的生产设备确实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该公司物资部青年员工吴越说。

 

对话历史,对标省思

除了用好红色土地这本“大书”,国网盐城供电公司还注意发挥时代见证者的“活教材”作用。2月24日,公司举办“奋斗点亮人生”见贤思齐故事分享会,特邀请该公司历史上首位打字员刘燕玉和盐城市劳动模范、退休职工唐云走进道德讲堂,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青年职工讲述青春奋斗故事。

在退休职工刘燕玉的故事里,她坚持吃苦在前,把全部的青春都投入在了“打字”这件“小事”上,独自用打字机打印会议材料近40万页;老劳模唐云则勉励青年要不断学习、扛起使命、进位争先,为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两位前辈的故事如同一记响锣,敲荡在青年的耳边。“同先辈相比我们少了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少了点脚踏实地的作风,少了些勇于交际的能力。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最美好的岁月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该公司青年团员钱程蔚说。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着眼于当下青年“不愿进一线”“进一线待不住”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开展省思活动,发放青年精神素养现状调查问卷,对收回的480份问卷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根据青年个人兴趣组建电力红色“剧本杀”编写专班。

3月16日,基于江苏电力发展史创作的主题剧本杀《浪潮》完成首场推演,获得参与者的一致好评。“我们的红色剧本杀以盐城电厂建设、第一批杆线入地和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创作背景,以三个时期中青年职工和老职工之间的观念冲突为矛盾点,在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印证中找到电力人一路走来身上增加和减少的特质。”该公司团组织负责人介绍道。青年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潜移默化的省思中追逐时代浪潮,感悟发展艰辛,传承老一辈电力人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网铁军精神”。

 

“星光”闪烁,彰显力量

如星深沉,如光焕发,国网盐城供电公司以“星光”为题命名青年突击队,该公司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目的就是点亮每一名青年,砥砺青年奋进之心。3月中旬以来,为助力盐城防疫工作,盐城供电团委基于“以知促行 以行践知”的工作思路,组织“星光”青年突击队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投身急难险重工作中,在抗疫保电最前沿彰显青春力量。

“从县到市区、从高速口到社区、从医院配电房到核酸采样点,我们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起,战斗在防疫第一线!“星光”青年突击队队员王东说,青年们不仅坚决保障重点场所用电安全,还主动参与社区电话回访、敲门行动、核酸采样等工作,有力缓解社区防疫用人压力。据统计,自3月江苏疫情反弹以来,国网盐城供电公司“星光”青年突击队累计参与防疫行动32次,累计采集核酸样本8000余份,服务全市各类人群近10万人。

关键时刻站得出是青年的政治本色,平常时候看得出更反映青年精神素养水平。“系上红领巾,你们就结下了关于梦想的情缘;接过新书包,你们就有了再出发的力量。”3月12日,“星光”青年突击队来到盐城市滨海县正红镇小尖村开展“星光电亮梦想”志愿结对活动,与留守儿童共上一节课、共唱一首歌、共植一棵树。

“你扶着树,我来培土。把我们的名字写在树上,等到来年春天,看你和小树谁长得更高了。”30多棵松柏树苗在青年志愿者和小朋友们的努力下,很快就被种了下去。小朋友们在青年志愿者引导下,在纸条上写下20年后的梦想,并把梦想瓶埋在小树苗下,并将满怀期待的“心愿卡”交到青年志愿者手中。“我们种下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梦想,也是我们‘星光’闪烁的痕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固守为民底色,擦亮实干本色,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精彩人生!”该公司“星光”青年突击队队员叶欣说道。

 

联学共建,凝聚合力

青春从来不止代表一个人的年纪,它是一群人昂扬斗志、奋发向上的美好精神。在青年精神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区域的青年走到了一起。

今年初,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青年张明凯到国网西藏拉萨发电公司参加东西帮扶,在他的牵线下,在西藏百万农奴大解放63周年之际,盐电青年与拉萨发电公司团支部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了“两地共建聚合力,东西联动话青春”主题团日活动。

“历史上有太多东西不会留下痕迹,可那些名字永远将会被人民铭记。”“我们需要增强自身拼搏奋进精神,加强对于前辈红色精神的学习和领悟!”2月25日,国网盐城供电公司青年李卓航正在使用手机观看“三地共建”实景团课直播,并发送“弹幕”进行互动。

此前,国网苏州张家港市供电公司、国网常州金坛区供电公司与国网盐城东台市供电公司组织联学共建,成立“三地团青共读社”。今年2月以来,青年精神素养提升实景团课火热开讲后,张家港公司的团员青年们因疫情无法外出开展实景团课,“共读社”另外两名成员单位集思广益,选择用当下最流行的“直播”。通过手机摄像头和“弹幕”互动,不仅让张家港公司的团员青年们足不出户接受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更加强团组织的横向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三方团组织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实现青年精神素养和团建工作质效的双提升。

“无论是视频连线西藏,还是线上直播团课,都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思路,这样特殊的学习方式让青年们打破了时间和距离的束缚,这也许就是青春不一样的精彩之处吧!”该公司青年员工于波说道。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