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环评公示

发布日期: 2015-06-03 信息来源: 杨苏亮

2015-HP-309

普通商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开本)

项目名称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编制单位:        江苏省辐射环境保护咨询中心

编制日期:                   2015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有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做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

建设单位

负责人

/

联系人

/

通讯地址

盐城市解放南路189号

联系电话

/

传真

/

邮政编码

/

建设地点

盐城大丰市、东台市境内

立项审批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D4420

占地面积 (m2)

/

绿化面积 (m2)

/

总投资

(万元)

/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2017

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

(1)建设220kV单回线路长约0.8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11.0km;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53.1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11.62km。

(2)拆除220kV单回线路长约21.9km,拆除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一侧导线长约1.5km。

本工程220kV导线采用2×LGJ-630钢芯铝绞线2×LGJ-400钢芯铝绞线,混压四回段110kV架空导线采用JL3/G1A-400/35钢芯铝绞线

水及能源消耗量

/

名 称

消耗量

名 称

消耗量

水(吨/年)

/

柴油(吨/年)

/

电(度)

/

燃气(标立方米/年)

/

燃煤(吨/年)

/

其它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废水类型:/        排 水 量:/         排放去向:/

输变电设施的使用情况:

220kV输电线路工程运行时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影响。

工程内容及规模:

项目由来

为满足盐城南部不断增长的负荷需求,同时优化盐城地区220kV电网结构,盐城供电公司计划建设500kV大丰变。大丰变建成后,与双草变形成独立供区供电盐城南部地区,片区内还存在裕民~富强、永泰~裕民等单回路网架薄弱环节,供区内需重新调整网架结构形成供电能力更强的双环网结构。为满足500kV大丰变电力送出要求,同时为优化盐城南部220kV电网结构,提高地区供电可靠性,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须建设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据此,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委托我中心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我中心通过资料调研、现场勘察、初步分析,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对项目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工程规模

本工程建设220kV单回线路长约0.8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11.0km;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53.1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11.62km。具体如下:

(1)建设220kV大丰-裕民线路,2回,全长约32.5km,同塔双回架设,导线采用2×LGJ-630钢芯铝绞线

(2)建设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1回,全长约17.1km,包括北开环线路和南开环线路。

北开环线路长约5.4km,其中单回架设段长约0.4km,同塔双回架设段长约0.0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4.92km。

南开环线路长约11.7km,其中新建双设单挂线路长约5.0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6.7km;220kV导线均采用2×LGJ-400钢芯铝绞线

拆除220kV裕民-富强线#9~#43杆塔及导线,长约12.6km,单回架设。

(3)建设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2回,其中单回架设段长约0.2km,同塔双回架设段长约11.5km,导线采用2×LGJ-400钢芯铝绞线

拆除220kV盐都-富强线东侧导线长约1.5km。

(4)建设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1回,长约31.0km,其中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9.1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6.0km,导线均采用2×LGJ-400钢芯铝绞线

拆除220kV双草-红光线#44~#67塔及导线,长约9.3km,单回架设。

地理位置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位于盐城大丰市、东台市境内,线路拟建址沿线现状主要为道路、农田、民房及河流等,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

220kV线路路径

本工程线路包括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北开环、南开环)、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线路路径如下:

(1)220kV大丰-裕民线路:线路自500kV大丰变向北出线,随后转角向西至临海公路西侧,之后沿临海公路向北架设约6km,转角向西架设约7km后到达盛兴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北侧,随后跨过226省道,并转角向南架设。1km后,线路到达解放三组北侧时,转角向西,钻越500kV潘双潘草线,继续向西架设约2km,随后,为避免跨越民房,线路先转角向南,再转角向西,再转角向南,跨过新团河后,再转角向西,直至到达裕民变。

(2)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北开环、南开环):北开环线路开断点位于原裕民-富强2672线#9塔附近,从新建开断塔起,接至在建裕民-永泰Ⅰ线工程分支塔,然后与裕民-永泰Ⅰ线混压四回架设(双回110kV线路为预留线路),直至进入永泰变。

南开环线路开断点位于原裕民-富强2672线#43塔附近。从开断点起,线路同塔双回向东架设,跨过龙城大道,在龙城大道东侧的绿化带中向北架设。约3km后,线路进入大丰市经济开发区,继续在申丰路(即龙城大道顺延道路)东侧的绿化带中向北架设。约2km后,线路到达申丰路与张骞路路口,随后按混压四回架设(双回110kV线路为预留线路),继续在申丰路东侧的绿化带中架设,直至到达永泰变西侧,然后转角向东进站。

(3)220kV盐都-富强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本工程线路自220kV盐都-富强4944/4945线#77塔附近,将盐都-富强4944线开断后向东架设,跨过通榆河后继续向东,约6km后到达G15沈海高速的西侧。随后线路转角向北沿沈海高速西侧架设约0.7km,然后在老坝村二组的东北侧向东转角跨过G15沈海高速。随后线路继续向东沿翻身河架设,直至三号路的西侧。然后线路再转角向北,到达永泰变西侧后向东跨过三号路与220kV步阳-永泰线路开断互接。形成盐都-步阳线一回、永泰-富强线一回。

(4)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本工程第一段线路为双草变至#44塔,该段线路为已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本工程对空置回路进行挂线。

第二段线路为#44塔至#66塔,线路自#44塔起,沿原路径向西南穿过西界村,随后转角向南架设约3.0km,进入东台市。随后线路转角向西架设约1km,跨过红星河后转角向南,依次经过中合村十一组、普新村九组、普新村八组、花家舍、正团村四组、达到正团村三组北侧,即在建的双红线改造工程中盐红、双红线双回路分支塔北侧。

第三段线路自在建的盐红、双红分支塔东侧约30m处起,平行与在建和已建的盐红、双红双回线路,并在其东侧建设220kV双设单挂线路1回,向南架设依次经过正团村三组、正团村八组、S333省道、正团村十组、新团居十三组、东舍、新团居十四组,最终达到红光变东侧,再向西转角进站。

产业政策相符性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的建设,将完善地区供电网络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要求,有力地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属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版)(修正)》中鼓励发展的项目(“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规划相符性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位于盐城大丰市、东台市内,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建设单位通过采取严格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将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较小程度,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本工程线路路径已获得大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批准,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城镇发展的规划要求,同时也符合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

编制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9)《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修正)》,国务院令第239号,1998年1月8日起施行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号令,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版)(修正)》,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1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修正)》,1999年3月18日起施行

(1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起施行

(14)《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1号,2012年10月

2、地方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7年7月31日起施行

(2)《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2013年8月30日起施行

(3)《江苏省电力保护条例》,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评价导则、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

(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8)《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4、行业规范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

(2)《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5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

1  评价范围

评价对象

评价因子

评价范围

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的区域


噪声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的区域


生态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00m内的带状区域

本工程其余220kV线路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的区域


噪声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的区域


生态

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北纬32°56′~33°36′,东经120°13′~120°56′,东临黄海,西连兴化市,南与东台市接壤,北与盐城市亭湖区交界,总面积3059平方千米。

大丰为中国麋鹿之乡,市域面积3059平方公里,总人口72.54万人(2013年末)。辖12个镇、两个省级开发区,境内有省属农场和沪属农场各3个。

大丰市是淤积平原。地形南宽北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似葫芦。地面真高1.9~4.5米,高低相差2.6米。除沿海滩涂外,全市地势东高(2.8~3.5米)西低(2.4~2.8),南高(3.3~4.5)北低(1.8~2.2)。中部老斗龙港两侧为槽形洼地,宽3~6公里,自西南向东北纵贯全市,地面真高一般在2.2~2.8米之间。东南部川东港以南地区为高亢地,地面真高在3.5~4.5之间。

大丰属于亚热带与暖湿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适宜喜湿作物的生长。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13天,常年降水量1042.2毫米,日照2238.9小时。

东台市是江苏省盐城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最南端,北纬32°33′ ~32°57′,东经120°07′~120°53′,东与黄海相连,南与南通市海安县接壤,西与泰州市和兴化市毗邻,北与大丰市交界,区域总面积3175.67平方公里,人口113.59万人。

东台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1.4米~5.1米,大部分地区在2.6米~4.6米之间,范公堤(老204国道)贯穿南北,将东台市自然分成堤东、堤西两大地块:堤西属苏北里下河碟形洼地东部碟缘平原,东北高平,西南低洼,为著名的时溱洼地;堤东地区为黄河夺淮后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海岸线以东约50公里的东沙岛已高出零线以上,为江(长江)淮(淮河)两大水系冲击回流之沉积物。

东台市常年平均气温15.0,无霜期220天,降水量1061.2毫米,日照2130.5小时。

本工程位于盐城大丰市、东台市内,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2013年大丰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列盐城各县(市、区)第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4.15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77亿元,增长13.5%。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229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4743.7740.76,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2014年东台市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0.33亿元,增长10.9%,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居苏北前列。其中,农业增加值89.1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61.81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59.38亿元,增长12.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年增长13.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利税94.3亿元,增长14%;利润52.48亿元,增长14.7%。规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22%、8.6%和9.7%。工业用电量29.9亿,增长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建设地点周围同类型电磁污染源为现有220kV裕民~富强线、220kV盐都~富强4944线、220kV盐都~富强4945线、220kV双草~红光线、220kV盐都-红光线等输电线路。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电磁环境、生态环境等)

由监测结果可知,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拟建址周围测点昼间噪声为41.2dB(A)~51.7dB(A),夜间噪声为38.5dB(A)~46.1dB(A),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拟建址周围各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0V/m~2561.8V/m,工频磁感应强度(合成量)为0.015μT~2.165μT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沿线共有69处环境敏感目标,约471户民房,8栋办公房、宿舍楼、商住房,20栋企业生产厂房,可能跨越其中的101户民房、1栋宿舍楼。详见表2

2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线路拟建址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工程类别

敏感目标名称

保护目标规模

房屋类型

环境质量

要求*

220kV大丰-裕民线路

骆西村2组民房

1

1层尖顶

D、N1


王岗乡威海村4组民房

9

1层尖顶



海丰农场宿舍楼

2

1~2层尖顶

D、N2


隆源水产公司厂房

2

1层尖/

D


裕华镇海丰村民房

4

1层尖顶

D、N1


新丰镇鼎丰村4组民房

2

1层尖顶



新丰镇鼎丰村1组民房

3

1层尖顶

D、N1


新丰镇鼎丰村2组民房

10

1层尖顶



新丰镇鼎丰村3组民房

4

1层尖顶



新丰镇裕南村3组民房

11

1~2层尖顶



新丰镇裕南村2组民房

2

1层尖顶



新丰镇裕南村5组民房

6

1~2层尖顶



阜北村5组民房

4

1层尖顶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

(南开环)

大丰江华机械公司厂房

1

1层尖顶

D


西团镇七灶河村4组民房

7

1~2层尖顶

D、N1


西团镇七灶河村2组民房

18

1~2层尖/



江苏金城机械制造公司厂房

3

1-4层平顶

D


江苏肖宏机械公司厂房

2

2层尖顶



大丰经济开发区垃圾处理厂厂房

2

2层尖/平顶



盐城高周波热炼公司厂房

2

2层平顶



江苏科众动力有限公司厂房

1

1~2层平顶



长安村4组民房

4

1层尖顶

D、N3


苏尚商业中心

2

在建



凯嘉胶带公司厂房

1

1~3层尖/平顶

D


鑫宁机电设备公司厂房

2

1~2层平顶



江苏江隆建设工程公司办公房

2

1~3层平顶



宙心电子公司厂房

2

1~2层平顶



大丰经济开发区派出所

1

3层平顶

D、N3


丰星包装公司厂房

2

2层平顶

D、N3


灶圩村2组民房

2

1层尖顶

D、N1


灶圩村3组民房

20

1层尖顶



周圣村11组民房

4

1~2层平顶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

(北开环)

周丰村3组民房

4

1层尖顶

D、N2


建设村4组民房

16

1~2层尖顶



龙福村1组民房

56

1~2层尖/


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

大中镇老坝村3组民房

22

1~2层尖顶

D、N1


周圣村2组民房

3

1层尖顶



八灶村4组民房

33

1~2层尖顶



八灶村6组民房

38

1~2层尖顶

D、N1


友谊村7组民房

2

1层尖顶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

(大丰市

境内)

草堰镇双垛村3组民房

3

1~2层尖顶



草堰镇双垛村5组民房

7

1~2层尖顶



草堰镇三元村3组民房

15

1~2层尖顶



草堰镇三元村6组民房

9

1~2层尖顶



草堰镇三元村7组民房

11

1~2层尖顶



白驹镇汤舍村6组民房

6

1~2层尖/



白驹镇汤舍村2组民房

6

1~2层尖顶



竹园村5组民房

10

1~2层尖顶



万盈镇双福村4组民房

5

1层尖顶



小海镇温泉村7组民房

5

1层尖顶



小海镇无泊村2组民房

3

1层尖顶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

(东台市

境内)

安居小区商住房

3

4/15层平顶

D、N1


新团村15组民房

6

1~2层尖顶



新团村14组民房

4

2层尖顶



新团村13组民房

6

1~2层尖顶



新团村12组民房

7

2层尖顶



新团村8组民房

7

1~2层尖顶



上坝村10组民房

9

1~2层尖顶



正团村8组民房

8

1~2层尖顶



正团村2组民房

8

1~2层尖顶



正团村3组民房

7

1~2层尖顶



普新村16组民房

3

2层尖顶



普新村6组民房

3

1~2层尖/



普新村12组民房

10

1~2层尖顶



普新村10组民房

10

1~2层尖顶



中合村7组民房

12

1~2层尖顶



中合村10组民房

4

1层尖顶



中合村9组民房

2

1层尖顶



中合村8组民房

2

1层尖顶


注:D表示电磁环境质量要求为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

        N1、N2、N3分别表示声环境质量1、2、3类标准。

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本工程与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位置关系示意图见附图3。

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管控区为大丰市境内通榆河水体及其两岸纵深各100米陆域范围(其中通榆河与新王港河交汇处向南100米至325米河段为二级管控区)。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为大丰市境内通榆河水体及其两岸纵深各1000米陆域范围,以及与通榆河平交的斗龙港上溯5000米水域及南岸1000米范围。除一级管控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级管控区。

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主导功能为水源水质保护。管控措施为: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内未经许可禁止下列活动: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从事网箱、网围渔业养殖;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新建、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已建成的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

四、评价适用标准

声环境:

输电线路

在农村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在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在工业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在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声环境敏感建筑物,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

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电磁

环境

评价

标准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公众曝露限值,即工频电场限值:4000V/m;工频磁场限值:100μT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

总量

控制

指标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施工期

高压输电线路建设采用张力架线方式。在展放导线过程中,展放导引绳需由人工完成,但由于导引绳一般为尼龙绳,重量轻、强度高,在展放过程中仅需清理出很窄的临时通道,对树木和农作物等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在架线工程结束后即可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

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噪声、扬尘、废(污)水、固废,此外表现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2、运行期

本工程为输电线路工程,即将高压电流通过送电线路的导线送入下一级或同级变电站流程如下:

1-1  220kV大丰-裕民线路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示意图

1-2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示意图

1-3  220kV盐都-富强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示意

1-4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示意

污染分析:

1、施工期

(1)施工噪声

施工期材料运送所使用交通工具和施工期机械运行将产生噪声。

(2)施工废水

本工程施工现场用水量很小,几乎无生产废水排放。因此,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

(3)施工废气

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

(4)施工固废

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拆除的废旧铁塔及导线

(5)生态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土地占用。本工程对土地的占用主要表现为塔基处的永久占地和施工期的临时占地。经估算,本工程塔基处永久占地约为3570m2。工程临时占地包括牵张场等线路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临时道路。

本工程拆除的塔基等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尽可能利用原有塔基占地,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线路施工时对土地开挖会破坏少量植被,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

2、运行期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输电线路在运行中,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输电线路在运行时,由于电压等级较高,带电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电荷,因此会在周围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同时由于电流的存在,在带电结构周围会产生交变的工频磁场。

(2)噪声

输电线路下的可听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晕)产生的。一般在晴天时,线下人耳基本不能感觉到线路运行噪声,测量值基本和环境背景值相当。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大气

污染物

施工场地

扬尘

少量

少量

施工场地

生活污水

少量

及时清理,不外排

电磁

环境

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

工频电场:<4000V/m

工频磁场:<100μT

施工场地

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

少量

及时清理,不外排

废旧铁塔、

导线

/

作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施工场地

噪声

<70dB(A)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相应要求

输电线路

噪声

较小

影响较小

其他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

本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通过采取加强施工管理,缩小施工范围,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开挖作业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尽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开挖区表层,以利于植被恢复;线路在拆除杆塔后,对塔基表面进行清理,使其恢复原有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等措施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

工程建设时,采取一档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管控区(通榆河水域及两岸纵深各100米陆域)、不在一级管控区内立塔,不向一、二级管控区内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不在一、二级管控区内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东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

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施工期主要污染因子为:噪声、扬尘、废水、固废,此外主要环境影响还表现为对生态的影响。

1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线路施工会产生施工噪声,主要有运输车辆的噪声以及基础、架线施工中各种机具的设备噪声等。架线施工过程中,各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会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一般小于70dB(A)。

工程施工时通过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控制设备噪声源强;加强施工管理,文明施工,尽量错开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间禁止夜间施工等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

本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的、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建施工的开挖作业、材料的运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扬尘等。

施工过程中,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避免沿途漏撒;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施工结束后,按“工完料尽场地清”的原则立即进行空地硬化和覆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本工程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线路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居住在施工点附近租住的民房内或单位宿舍内,生活污水排入居住点的化粪池中及时清理。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不会影响周围水环境。

4施工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两类。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产生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产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破坏景观。

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弃土弃渣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妥善处理处置。

拆除的塔基等建筑垃圾集中处理,拆除的铁塔、导线作为废旧物资统一回收利用。

通过采取上述环保措施,施工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土地占用、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本工程对土地的占用主要是塔基处的永久占地及施工期的临时占地。经估算,本工程塔基处永久占地约为3570m2。工程临时占地包括临时施工场地、牵张场、施工临时便道等。

材料运输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有公路,减少临时便道;材料运至施工场地后,应合理布置,减少临时占地;施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

输电线路施工时的土地开挖会破坏少量地表植被,建成后,对塔基处及临时施工占地及时进行复耕、固化或绿化处理,景观上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此外,塔基等拆除后,采取有效工程措施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减小原有塔基拆除对周围区域生态影响。

在土建施工时土石方开挖、回填以及临时堆土等,若不妥善处置均会导致水土流失。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土建施工;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水土保持功能等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具体范围及管控措施见表6。

表3  本工程配套线路涉及生态红线区域的具体范围及管控措施

红线区域名称

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管控区

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二级管控区

主导生态功能

水源水质保护

水源水质保护

具体范围

一级管控区为大丰市境内通榆河水体及其两岸纵深各100米陆域范围(其中通榆河与新王港河交汇处向南100米至325米河段为二级管控区)。

二级管控区为大丰市境内通榆河水体及其两岸纵深各1000米陆域范围,以及与通榆河平交的斗龙港上溯5000米水域及南岸1000米范围。除一级管控区以外的区域为二级管控区。

管控措施

一级管控区内严禁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级管控区内未经许可禁止下列活动: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从事网箱、网围渔业养殖;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新建、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已建成的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或搬迁。

工程建设时,将采取一档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管控区(通榆河水域及两岸纵深各100米陆域)、不在一级管控区内立塔,预计在二级管控区内立塔6基。工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弃土弃渣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妥善处理处置。工程施工不向一、二级管控区内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不在一、二级管控区内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东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上述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本工程在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在认真落实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电磁环境影响分析详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2声环境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下的可听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的局部放电(电晕)产生的。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及近年来实测数据表明,一般在晴天时,线下人耳基本不能感觉到线路运行噪声,测量值基本和环境背景值相当。本工程输电线路在设计施工阶段,通过提高导线加工工艺使导线表面光滑、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晕放电,以降低可听噪声,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

施工场地

扬尘

运输散体材料时密闭;弃土弃渣等合理堆放,定期洒水;对空地硬化和覆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

能够有效防止

扬尘污染

水污

染物

施工场地

生活污水

居住点的化粪池,及时清理

不影响周围水环境

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工频电场:<4000V/m 

工频磁场:<100μT

施工场地

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

及时清理

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拆除铁塔、

导线

作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施工场地

噪声

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尽量错开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间,夜间不施工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应要求

输电线路

噪声

提高导线加工工艺使导线表面光滑、提高导线对地高度

影响较小

其他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通过采取加强施工管理,缩小施工范围,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开挖作业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尽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开挖区表层,以利于植被恢复等措施,本工程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工程建设时,将采用一档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管控区(通榆河水域及两岸纵深各100米陆域)、不在一级管控区内立塔,预计在二级管控区内立塔6基。工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弃土弃渣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妥善处理处置。工程施工不向一、二级管控区内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不在一、二级管控区内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东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

九、结论与建议

结论:

(1)项目概况及建设必要性:

1)项目概况:

建设220kV单回线路长约0.8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11.0km;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53.1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11.62km。

拆除220kV单回线路长约21.9km,拆除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一侧导线长约1.5km。

2)建设必要性:为满足盐城南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保障500kV大丰变电量送出,进一步完善该地区供电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供电公司需配套建设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2)产业政策相符性: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的建设,将完善地区供电网络结构,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要求,有力地保证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属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版)(修正)》中鼓励发展的项目(“第一类鼓励类”中的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3)选址合理性: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位于盐城大丰市、东台市内,对照《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本工程220kV大丰-裕民线路、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跨越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建设单位通过采取严格的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将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较小程度,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本工程线路路径已获得大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的批准,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城镇发展的规划要求,同时也符合电力发展规划的要求

(4)项目环境质量现状: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环境: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拟建址周围各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0V/m~2561.8V/m,工频磁感应强度(合成量)为0.015μT~2.165μT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噪声: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拟建址周围测点昼间噪声为41.2dB(A)~51.7dB(A),夜间噪声为38.5dB(A)~46.1dB(A),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要求。

(5)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类比监测和理论预测,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在满足本报告提出的净空距离和线路架设高度要求的前提下,线路周围及沿线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满足相关的标准限值。

(6)环保措施:

1)施工期

运输散体材料时密闭弃土弃渣等合理堆放对空地硬化和覆盖,减少裸露地面面积施工人员产的生活污水入临时化粪池,及时清理施工时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尽量错开高噪声设备使用时间,夜间不施工;施工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加强施工管理,缩小施工范围,少占地,少破坏植被,开挖作业时采取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尽量把原有表土回填到开挖区表层,以利于植被恢复。

工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沉淀池,去除悬浮物后的废水循环使用不外排,沉渣定期清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及时清理;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堆放;弃土弃渣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并妥善处理处置。工程施工不向一、二级管控区内排放污水、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不在一、二级管控区内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以分别满足《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013年)》中对通榆河(东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一、二级管控区的管控措施要求。

2)运行期

噪声:架空线路建设时通过提高导线加工工艺使导线表面光滑、提高导线对地高度等措施减少电晕放电,以降低可听噪声,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电磁环境:架空线路建设时线路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方式,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线路路径应尽可能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线路必须跨越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时,按本报告要求保持足够的净空高度,确保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距离应不小于6.5m,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距离应不小于6m。

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双回同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2m、双回逆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9m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7m

220kV线路同塔双回同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12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线路同塔双回逆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9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110kV混压四回同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220kV/110kV混压四回逆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综上所述,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在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等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分析,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的建设可行。

建议:

        工程建成后应及时报环保部门申请竣工环保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预审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公  章

经办人:                                                                                   年         月         日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1总则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见表1.1。

表1.1  本项目建设内容

工程名称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建设220kV单回线路长约0.8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11.0km;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53.1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11.62km。

拆除220kV单回线路长约21.9km,拆除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一侧导线长约1.5km。

1.2 评价因子

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

表1.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现状评价因子

单位

预测评价因子

单位

运行期

电磁环境

工频电场

V/m

工频电场

V/m

工频磁场

μT

工频磁场

μT

1.3 评价标准

电磁环境公众曝露限值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标准,即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

1.4 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存在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中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划分(见表1.4),本工程220kV架空线路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表1.4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分类

电压等级

工程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交流

220kV

输电线路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5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二级

1.5 评价范围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1.5。

表1.5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评价对象

评价因子

评价范围

220kV架空线路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范围内的区域

1.6评价重点

电磁环境评价重点为工程运行期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工程附近敏感目标的影响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环评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工程所经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统计结果见表2.1所示。

表2.1 本工程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

序号

工程名称

工频电场强度(V/m)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1

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

<1.0~2561.8

0.015~2.165

标准限值

4000

100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架空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理论预测分析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理论计算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附录C和附录D中的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磁场强度的计算模式,计算不同架设方式时,220kV双回架空线路、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下方不同净空高度处,垂直线路方向0m~50m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220kV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6m,110kV架空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5m,因此220kV双回架空线路预测高度从6m开始计算,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预测高度从5m开始计算。

(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计算结果分析

当本工程220kV同塔双回线路位于非居民区,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的居民导线最小对地高度6.5m架设时,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满足耕地等场所电场强度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双回同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2m、双回逆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9m时,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当本工程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位于非居民区,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要求的居民导线最小对地高度6m架设时,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满足耕地等场所电场强度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本工程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混压四回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5m时,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当预测点距线路走廊中心投影位置距离相同时,架空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净空距离的增大呈递减的趋势。根据以上的预测计算结果,结合《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要求,本工程线路以不同架设方式跨越民房时,必须保证一定的净空高度。具体要求如下:

220kV线路同塔双回同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12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线路同塔双回逆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9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110kV混压四回同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220kV/110kV混压四回逆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当预测点与导线间净空高度相同时,架空线路下方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预测点距线路走廊中心投影位置距离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因此,本项目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在满足房屋屋顶与导线间相对垂直距离不小于净空距离值的前提下,线路两侧的民房(不跨越)处也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3.2 架空线路类比分析

按照类似本工程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线路负荷、线路类型及使用条件等原则确定相应的类比工程。工频电场和线路的运行电压有关,相同电压等级情况下产生的工频电场大致相同,工频磁场与线路的运行负荷成正比,线路负荷越大,其产生的工频磁场也越大。

(1)同塔双回架空线路类比分析

为预测本工程220kV双回架空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选取盐城220kV都沟线(相序:ABC/ABC)作为类比线路。该线路电压等级、架设方式及导线类型均与本工程相同,类比线路铁塔呼高21m,本工程直线塔最低呼高为21m,因此,本工程220kV双回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理论上与盐城220kV都沟线相似。选取盐城220kV都沟线作为同塔双回类比线路是可行的。监测其周围离地高度1.5m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类比监测结果表明,已运行的220kV都沟线周围距地面1.5m处工频电场强度为<1.00×10-3kV/m~5.84×10-1kV/m<1.0V/m~584.0V/m,工频磁感应强度(合成量)为1.96×10-5mT~2.71×10-4mT(0.0196μT~0.271μT,分别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线路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0.271μT,推算到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15.8倍,即最大值为4.28μT。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亦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可以预测,本项目220kV架空线路以同塔双回架设方式架设投运后,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亦均能满足环保要求。

(2)220kV/110kV同塔混压四回线路类比分析

为预测本工程220kV混压四回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选取南通地区220kV圩临2H03/2H04线、110kV家临线/家军线作为类比线路。该线路电压等级、导线型号均与本工程一致,架设方式与本工程类似,类比线路测点处铁塔呼高为21m,本工程混压段直线塔最低呼高为28m;因此,本工程220kV混压回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理论上与南通地区220kV圩临2H03/2H04线、110kV家临线/家军线相似。南通地区220kV圩临2H03/2H04线、110kV家临线/家军线作混压四回类比线路是可行的。监测其周围离地高度1.5m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监测结果表明,220kV凤洋线/110kV桥罡线周围工频电场强度为6.70×10-2kV/m~1.23kV/m(67.0V/m~1230V/m,工频磁感应强度(合成量)为1.13×10-4mT~1.47×10-3mT(0.113μT~1.47μT分别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线路工频磁场监测最大值为1.47μT,推算到设计输送功率情况下,工频磁场约为监测条件下的4.9倍,即最大值为7.20μT。因此,即使是在设计最大输送功率情况下,线路运行时的工频磁场也能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通过以上类比监测及理论计算可以预测,本项目220kV/110kV混压四回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线路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亦均能满足环保要求。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2)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距离应不小于6.5m,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距离应不小于6m。

(3)22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双回同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12m、双回逆相序架设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9m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7m

4)线路路径应尽可能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线路必须跨越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时,按本报告要求保持足够的净空高度,确保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220kV线路同塔双回同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12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线路同塔双回逆相序架设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9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

220kV/110kV混压四回同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220kV/110kV混压四回逆相序线路跨越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6m跨越尖顶房屋时,考虑顶房屋屋顶上方人员活动导线对屋顶的净空高度应不小于5m

表4-1  22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对地高度和跨越民房时的净空高度要求

类别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

本报告要求

对地高度

非居民区

6.5m

6.5m

居民区

7.5m

同相序架设

12m

逆相序架设

9m

跨越民房时的净空高度

双回同相序架设

平顶房屋

6m

12m

尖顶房屋

6m

6m

双回逆相序架设

平顶房屋

6m

9m

尖顶房屋

6m

6m

表4-2  220kV/110kV混压四回架空线路对地高度和跨越民房时的净空高度要求

类别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

本报告要求

对地高度

非居民区

6m

6m

居民区

7m

7m

跨越民房时的净空高度

混压四回同相序架设

平顶房屋

5m

6m

尖顶房屋

5m

5m

混压四回逆相序架设

平顶房屋

5m

6m

尖顶房屋

5m

5m

电磁评价结论

(1)项目概况

建设220kV单回线路长约0.8km;新建220kV双设单挂线路长约11.0km;利用原有220kV双设单挂线路补挂一回导线段长约15.9km;新建220kV同塔双回线路长约53.18km;利用原有220kV/110kV混压四回线路补挂一回220kV导线段长约11.62km。

拆除220kV单回线路长约21.9km,拆除220kV同塔双回线路一侧导线长约1.5km。

(2)电磁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所有测点测值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工频电场4000V/m、工频磁场100μT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3)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类比监测和理论预测,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架空线路建成投运后,在满足本报告提出的净空距离和线路架设高度要求的前提下,线路周围及沿线敏感目标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可满足相关的标准限值。

(4)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架空线路建设时线路采用提高导线对地高度、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方式,以降低输电线路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线路路径应尽可能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线路必须跨越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目标时,按本报告要求保持足够的净空高度,确保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满足相应的限值要求。

(5)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在认真落实电磁环境保护措施后,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正常运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附图1  盐城500kV大丰变配套220kV送出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2-1  220kV大丰-裕民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1)

附图2-2  220kV大丰-裕民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2)

附图2-3  220kV大丰-裕民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3)

附图2-4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北开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1)

附图2-5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南开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1)

附图2-6  220kV裕民-富强开断环入永泰变线路(北开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2)

附图2-7  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

附图2-8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1)

附图2-9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2)

附图2-10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3)

附图2-11  220kV双草-红光线单改双工程线路路径及监测点位示意图(4)

附图3 220kV盐都-富强单线开断环入永泰/映照变线路与通榆河(大丰市)清水通道维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