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仪征沿江村第一书记、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周维忠一行来到扬州瘦西湖畔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拜访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新当选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德荣,共同谋划2023年振兴乡村新举措,定下“春天的约定”。 交流“代表经” 周维忠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赴京参加盛会归来后,已赴电力系统、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村组、一线班组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40余场,并积极在驻村点推动乡村振兴。而高德荣作为新当选的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双方就代表履职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祝贺您当选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同时,我也想分享一些在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的心得体会,愿您在会议期间一切顺利,把更多的基层声音带到大会。”周维忠向高德荣介绍了自己在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的履职经历。 请教“种田经” 自周维忠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为村里引进多个富民项目,同时推动了由沿江村、国网扬州供电公司营销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的四方结对共建活动。这次会面也让周维忠打开了话匣子,向高德荣取起了“种田经”。“高主任,我们沿江村今年种植了200多亩咱们农科所培育的‘扬麦33’,春节之前已经进行过一轮施肥……”高德荣表示:“小麦在春季前施肥属于种田‘老经验’,并不可取。最好的做法是,三月上中旬施拔节肥,三月下旬施孕穗肥,也可以合在一起施拔节孕穗肥,时间放在三月中旬。” 对于高德荣提出的指导意见,周维忠连连点头,边听边记,“我们想邀请您在合适的时间到沿江村走一走、看一看,为我们那里的老百姓上一堂种植课。”对于周维忠的盛情邀请,高德荣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我也一直渴望着到沿江村的田间地头和乡亲们碰碰面,聊一聊,种植一线是我们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一位是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一位是党的二十大代表,高德荣和周维忠就乡村振兴、农民增产增收、粮食安全以及代表委员如何代表百姓履职尽责等话题,聊得热烈而投机。谈笑之间,两位代表许下了一个“春天的约定”。 约定“致富经” “虽然去年夏天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但水稻产量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这多亏了农科所专家的精心指导。”周维忠介绍,去年种植的金香玉1号水稻,亩产超过了1000斤,在村委会和供电公司的帮助下,这些水稻的销售也得到了保障,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到年底,1080户居民每家都分到了几十元红利,这也是近年来的首次经营分红。高德荣表示,保障粮食供给不仅需要选育优良的品种,更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把握住播种、施肥等关键时间节点,才能有效提升粮食产量。他们将继续研发新的品种,推出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推动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活动最后,双方约定今年沿江村将继续与里下河农科所合作,有序扩大种植面积。供电公司将持续助力农业电气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电力保障。